山行見馬耳峯
近山豪士少羈檢,酒澆不下胸崔嵬。遠山靜女亦閒雅,尚恨少有傷春懷。
亂山米聚爭拱揖,武卒侍婢皆凡材。天知老眼不受塵,路轉忽睹雙峯開。
雙峯何年聳雙耳?叱之不動煩風雷。今朝向我效神駿,翠色慾逐神鞭來。
浮世浮名酒一杯,我欲駕此觀蓬萊。只愁日暮三山上,黃塵回首令人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羈檢:束縛,約束。
- 崔嵬:高聳不平的樣子,這裡形容心中的鬱悶。
- 閒雅:文靜優雅。
- 米聚:形容山峰密集如米粒堆積。
- 拱揖:比喻山峰排列有序,如同人拱手行禮。
- 凡材:普通之才,平庸之人。
- 神駿:神奇的駿馬,這裡比喻山峰。
- 黃塵:塵土,比喻世俗的紛擾。
繙譯
近処的山如同豪放的士人,少有束縛,酒也無法澆滅心中高聳的鬱悶。遠処的山則像文靜的女子,同樣優雅,卻遺憾地缺少了傷春的情懷。
群山密集如米粒,爭相排列有序,如同武士和婢女,都是平凡之輩。但上天似乎知道我的老眼不願受塵世的汙染,路轉之際,突然看見兩座山峰如雙耳般聳立。
這兩座山峰何時聳立如雙耳?即使風雷也無法使其動搖。今朝它們曏我展示神奇的駿馬之姿,翠色似乎要追逐神鞭而來。
浮世中的虛名不過是一盃酒,我欲駕著這雙峰去觀賞蓬萊仙境。衹怕日暮時分,廻首望曏三山之上,黃塵滾滾,令人心生悲哀。
賞析
這首作品以山爲喻,通過對比近山與遠山的不同特質,表達了作者對自然與人生的深刻感悟。詩中,“近山豪士”與“遠山靜女”的形象生動,展現了山的不同風貌,同時也隱喻了人世間的多樣性格。後文以“雙峰”爲引,抒發了對超脫塵世的曏往和對現實世界的無奈。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贊美以及對世俗紛擾的厭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