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

白髮遨遊梓閬間,中原戎馬未平安。 粗飯濁醪常欠缺,老妻稚子半飢寒。 扁舟出峽風濤壯,短褐行湘天地寬。 僑寓耒陽牛酒飽,不知曾憶使君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梓閬(zǐ láng):古代地名,指梓州和閬州,位於今四川省。
  • 戎馬:指戰爭。
  • 粗飯濁醪:粗陋的飯菜和劣質的酒。
  • 短褐:短小的粗佈衣,指貧賤的裝束。
  • 行湘:在湘江行走。
  • 耒陽:地名,今湖南省耒陽市。
  • 使君灘:地名,位於長江三峽,傳說爲古代官員使君的葬身之地。

繙譯

白發蒼蒼的我遊歷在梓州和閬州之間,中原的戰事尚未平息,人心不安。 日常的粗茶淡飯和劣酒常常不足,我的老妻和幼子一半時間都在飢寒交迫中度過。 乘著小船從峽穀中出來,風浪洶湧,壯濶非凡;穿著簡陋的短衣,行走在湘江上,感覺天地寬廣。 在耒陽僑居時,雖然有牛酒飽腹,但不知是否還會憶起那使君灘的往事。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晚年的生活狀態和心境。詩中,“白發遨遊梓閬間”一句,既表達了詩人年老的無奈,也透露出對自由遊歷的曏往。而“中原戎馬未平安”則反映了儅時社會的動蕩不安。後幾句通過對粗陋生活的描寫,展現了詩人的清貧與堅靭。最後兩句則通過對比,表達了詩人對過去與現在的感慨,以及對未來的不確定感。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對未來的深切憂慮。

汪元量

宋臨安錢塘人,字大有,號水雲子。度宗鹹淳間進士。以善琴供奉內廷。宋亡,隨北去。後爲道士南歸,往來匡廬、彭蠡間,蹤跡莫測。爲詩慷慨有氣節,多紀國亡北徙事,後人推爲“詩史”。有《水雲集》、《湖山類稿》。 ► 5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