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武昌馮子中亂後還鄉
東南形勝會武昌,蜀江滔滔經漢陽。
北來冠蓋集如雨,甲第壯似諸侯王。
平明飛箭馳校獵,清夜列燭歌傳觴。
貂裘鞍馬美少年,春風何處無垂楊。
一朝平地灑新血,但見落日塵沙黃。
金章骨折荒草臥,玉貌跣泣泥塗僵。
嗟哉馮子命一縷,顧影錯莫驚鴻翔。
時從知己話疇昔,留滯五載忘他鄉。
千金結客心尚在,豈效兒女徒悲傷。
昨聞湛露被寰宇,夢寐桑梓情難忘。
築城漸喜還漢月,點鬢仍許先吳霜。
相隨長鋏幸無恙,況見峻阪成康莊。
子孫他日又茲始,五世八世天其昌。
嗟我洪都百戰場,大臣精忠遠有光。
生靈一道在掌握,若泛巨海操龍驤。
到家故舊定相問,江右何恃全金湯。
司徒勳業有如此,願子備述毋匆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冠蓋: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車蓋,借指官吏。
- 校獵:用木欄遮阻,獵取禽獸。
- 傳觴:宴飲中傳遞酒杯勸酒。
- 貂裘:用貂的毛皮製作的衣服。
- 錯莫:紛亂昏暗。
- 湛露:濃重的露水。
- 桑梓: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種桑樹和梓樹,借指故鄉。
- 點鬢:指白髮。
- 長鋏:長劍。
- 峻阪:陡坡。
- 龍驤:指龍舟。
翻譯
武昌地處東南形勝,蜀江滔滔流經漢陽。北來的官吏如雨點般聚集,豪華的府第壯麗如同諸侯王。清晨馳騁狩獵,夜晚列燭歌唱、傳遞酒杯。穿着貂裘、騎着駿馬的美少年,春風中何處沒有垂楊。然而,一旦平地灑滿新血,只見落日下的黃沙塵土。金章骨折臥於荒草,玉貌之人赤足哭泣,僵臥泥塗。可嘆馮子命懸一線,顧影自憐,紛亂昏暗中驚鴻一瞥。時常與知己回憶往昔,留滯他鄉五年,幾乎忘記故鄉。雖千金結交,心志尚在,豈能效仿兒女情長徒增悲傷。昨日聽聞天下太平,夢中難忘故鄉情。築城之後,漸漸歡喜回到漢地月光下,白髮依舊,但先前的吳地霜雪已不再。長劍無恙,何況見到陡坡已成康莊大道。子孫將來又從這裏開始,五世八世,天命昌盛。可嘆我洪都歷經百戰,大臣們的精忠報國遠有光輝。生靈塗炭的命運掌握在手中,如同泛舟巨海駕馭龍舟。到家後故舊定會詢問,江右何以能保全金湯。司徒的勳業如此輝煌,願你詳述,不要匆忙。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武昌的繁華與戰亂後的淒涼,通過對比展現了時代的變遷與個人的命運。詩中,「北來冠蓋集如雨」與「一朝平地灑新血」形成鮮明對比,突顯了戰亂的殘酷。同時,詩人通過對馮子命運的關切,表達了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和平生活的嚮往。結尾處對司徒勳業的讚頌,則寄寓了對國家未來的美好期望。

周霆震
霆震,字亨遠,吉州安成人。以先世居石門田西,故又號石田子。初雲生於前至元之季,宋之先輩遺老尚在,執經考業,遍於諸公之廬。若王梅邊、彭魯齋、龍麟洲、趙青山諸公皆器重之。科舉行,再試不利,乃杜門授經,專意古文辭,尤爲申齋、桂隱二劉所識賞。晚遭至正之亂,東西奔走,作爲詩歌,多哀怨之音。明洪武十二年卒,時年八十有八矣,門人私諡曰清節先生。廬陵晏壁葺其遺稿曰《石初集》。老友梅間張瑩稱其沈著痛快,慷慨抑揚,非勉強步驟者所能及。近時詩文一變,蹈襲樑、隋,以誇淫靡麗爲工,纖弱妍媚爲巧,是皆先生之罪人。石初之序梅間也,亦曰近時談者,糠秕前聞,或冠以虞邵庵之序而名唐音,有所謂「始音」、「正始」、「遺響」者。孟郊、賈島、姚合、李賀諸家,悉在所黜。或託範德機之名選少陵集,止取三百十一篇,以求合於夫子刪詩之數。承訛踵謬,轉相迷惑而不自知。蓋石初天性介特,其持論之嚴,固非時好之所能易也。
► 2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