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宮詞十二首寓感

· 顧瑛
十三女子擘箜篌,選作梨園第一流。 卻道荷花真解語,豈知萱草本忘憂。 紅鸞不照深宮命,翠鳳常看破鏡羞。 舞得太平並萬歲,五年誰賜錦纏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擘箜篌(bāi kōng hóu):彈奏箜篌,一種古代的彈撥樂器。
  • 梨園:古代對戲曲團體的稱呼,這裏指皇家樂團。
  • 解語:理解言語,此處指荷花能理解人的情感。
  • 萱草:一種植物,古人認爲其能忘憂。
  • 紅鸞:神話中的鳥,常用來象徵婚姻或愛情。
  • 翠鳳:翠色的鳳凰,常用來象徵美好或高貴。
  • 破鏡:比喻夫妻分離或愛情破裂。
  • 錦纏頭:賞賜給藝人的錦緞,用以纏頭,表示賞賜。

翻譯

十三歲的女子彈奏着箜篌,被選爲皇家樂團中的頂尖藝人。她自誇荷花能真正理解人的言語,卻不知萱草本是用來忘卻憂愁的。紅鸞未能照亮深宮中的命運,翠鳳常讓人想起破鏡的羞愧。她跳着太平舞和萬歲舞,五年間誰又賜予她錦緞纏頭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一個十三歲女子在皇家樂團中的生活,反映了她的天真與宮廷的複雜。詩中「荷花真解語」與「萱草本忘憂」形成對比,暗示了女子對宮廷生活的誤解與現實的殘酷。後兩句則通過「紅鸞」與「翠鳳」的象徵,揭示了宮廷中命運的無常與愛情的脆弱。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宮廷生活深層的感慨與批判。

顧瑛

元崑山人,一名德輝,又名阿瑛,字仲瑛,號金粟道人。年三十始折節讀書。築園池名玉山佳處,日夜與客置酒賦詩,四方學士鹹至其家。園池亭榭之盛,圖史之富,冠絕一時。嘗舉茂才,授會稽教諭,闢行省屬官,皆不就。張士誠據吳,欲強以官,乃去隱嘉興之合溪。母喪歸,士誠再闢之,遂斷髮廬墓。洪武初,徙濠梁卒。有《玉山璞稿》。 ► 1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