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到泉郡次九龍江與諸公唱和十三韻

· 丁儒
迢遞千重險,崎嶇一路通。 山深迷白日,林冬豁蒼穹。 正值嚴冬際,渾如春晝中。 泉醴開名郡,江清穩臥龍。 天涯寒不至,地角氣偏融。 橘列丹青樹,槿抽錦繡叢。 秋餘甘菊豔,歲迫麗春紅。 麥隴披藍遠,榕莊拔翠雄。 減衣遊別塢,赤腳走村童。 日出喧烏鵲,沙晴落雁鴻。 池澌含晚照,嶺黛徹寒空。 風景無終始,乾坤有異同。 但思鄉國迥,薄暮起心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迢遞(tiáo dì):遙遠。
  • 崎嶇(qí qū):形容山路不平。
  • (huō):開闊。
  • 蒼穹(cāng qióng):天空。
  • 泉醴(quán lǐ):甘美的泉水。
  • 臥龍(wò lóng):比喻隱居或尚未嶄露頭角的傑出人才。
  • 地角(dì jiǎo):地的盡頭,指偏遠的地方。
  • 槿(jǐn):木槿,一種植物。
  • (yú):剩餘。
  • (lán):這裏指麥田的顏色。
  • 榕莊(róng zhuāng):榕樹成蔭的村莊。
  • (wù):小型的防禦性建築,這裏指村莊。
  • 喧烏鵲(xuān wū què):烏鵲的叫聲喧鬧。
  • 池澌(chí sī):池水。
  • 嶺黛(lǐng dài):山嶺的青黑色。
  • 乾坤(qián kūn):天地。
  • 心忡(xīn chōng):憂慮不安。

翻譯

穿越千重險阻,崎嶇的山路卻一路通達。 山深得連白日都難以照見,冬日的林間卻開闊如蒼穹。 正值嚴冬,卻如同春日的白晝。 甘美的泉水使這裏成爲有名的郡縣,清澈的江水如同穩臥的龍。 天涯的寒冷未至,地角卻氣候溫和。 橘樹紅如丹青,木槿叢生如錦繡。 秋天的甘菊依舊豔麗,歲末的麗春花紅豔。 麥田遠望如藍,榕樹成蔭的村莊雄偉。 減去衣物遊走於別村,赤腳的村童奔跑。 日出時烏鵲喧鬧,晴朗的沙灘上雁鴻落下。 池水映着晚照,山嶺的青黑貫穿寒空。 風景無始無終,天地間有異同。 只是思鄉之情遙遠,傍晚時分心中憂慮不安。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冬日泉郡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通過對比嚴冬與春日的氣候,展現了地域的獨特魅力。詩中運用豐富的意象,如「泉醴」、「臥龍」、「丹青樹」、「錦繡叢」等,生動地勾勒出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結尾處流露出對家鄉的思念,增添了詩的情感深度。

註釋

  • 迢遞:形容道路漫長而曲折。
  • 崎嶇:形容山路不平。
  • 泉郡:指泉州市或類似的地方。
  • 九龍江:古代中國福建省的一條重要河流。
  • 唱和:互相作詩酬答。
  • 嚴冬際:極其寒冷的冬天。
  • 泉醴:泉水甘甜如酒。
  • 臥龍:比喻有才能的人。
  • 天涯:指遠方。
  • 地角:邊遠地區。
  • 橘列:排列成行的橘樹。
  • 槿:木槿,一種落葉灌木。
  • 甘菊:菊花的一種,味甘。
  • 麗春紅:可能指一種顏色鮮豔的植物。
  • 麥隴:麥田。
  • 榕莊:榕樹茂盛的地方。
  • 別塢:他處的村莊。
  • 烏鵲:鳥名,古人認爲其鳴聲預示吉祥。
  • 雁鴻:大雁。
  • 池澌:冰凍的池塘表面。
  • 嶺黛:山峯的青黑色。
  • :遙遠。

翻譯

長途跋涉過重重險阻,一條蜿蜒小路通向遠方。 深山之中太陽都顯得迷濛,冬季的森林開闊了天空。 正是寒冬時節,卻彷彿置身於春日暖陽。 清澈的泉水滋養着這座著名的城市,江面靜謐,如同臥龍沉睡。 雖然身處天涯,寒氣並未侵襲,反而地角的氣息格外和煦。 橘樹如畫卷般排列,木槿叢中開出繁花似錦。 秋後菊花依然嬌豔,歲末時分,另一種豔麗的紅色植物點綴大地。 麥田披上藍色的遠方,榕樹林則挺拔翠綠,雄偉壯觀。 穿着單衣遊覽異鄉的村落,赤腳孩童在村中奔跑。 日出時分,烏鵲歡叫,晴朗的沙灘上,大雁南飛。 池塘的冰面上映照着傍晚的陽光,山峯的輪廓清晰地倒映在寒冷的天空。 風景雖有變化,天地間的規律卻始終如一。 只是想到遙遠的家鄉,黃昏時分,心中不禁憂慮。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冬日旅行到泉郡的所見所感,既有自然景色的變化,如山林、江河、田野的冬景,又有人情風俗的展現,如村落生活和季節的交替。詩人通過豐富的意象,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和對眼前景象的讚美,展現了他對天地自然和人文景觀的獨特感受。儘管是嚴冬,但詩人筆下卻充滿了溫暖和生機,體現了他的樂觀與曠達。

丁儒

生卒年不詳。固始(今屬河南)人。唐時任泉州別駕。光緒《漳州府志》卷四六引《白石丁氏譜》載其事蹟,並錄詩2首。《全唐詩外編》據之收入。 ► 2篇诗文

丁儒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