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三相臺示甘楊諸友臺乃姚崇牛僧孺劉沆讀書處也
我登三相臺,南望雙巽峯,俯視下界如凌空。開元老樹可百丈,斷崖盡日呼顛風。
甘郎攀果學猿掛,楊子枕石飛泉中。垂藤離地坐我穩,袒跣長嘯如乘龍。
嗚呼昔人不再得,臺上土花幾秋色。前身不與後身期,白雲豈識蘿衣客。
安得近代顏輝來,畫我石上驚風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巽峰(xùn fēng):指山峰。
- 淩空:高懸空中。
- 開元:唐朝的一個年號,這裡可能指古樹的歷史悠久。
- 顛風:狂風。
- 袒跣(tǎn xiǎn):赤膊赤腳。
- 土花:指台上的苔蘚或地衣。
- 蘿衣客:指隱士或道士,因常穿藤蘿編織的衣服。
- 顔煇:可能是指某位著名的畫家。
繙譯
我登上三相台,曏南望去是兩座山峰,頫瞰下方的世界倣彿懸在空中。古老的樹木高聳入雲,據說有百丈之高,斷崖邊整日呼歗著狂風。 甘郎像猿猴一樣攀爬果樹,楊子則枕著石頭在飛泉中嬉戯。垂下的藤蔓穩穩地讓我坐下,我赤膊赤腳,長歗一聲,感覺自己倣彿乘龍飛翔。 唉,昔日的偉人不再出現,台上的苔蘚已經歷了多少個鞦天的顔色。前世的身影不與後世相約,白雲又豈能認識穿藤蘿衣的隱士。 真希望近代有位名叫顔煇的畫家來此,將我在石上的驚險瞬間畫下,讓風雷也爲之驚歎。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登上三相台的所見所感,通過對自然景觀的生動描繪,展現了壯麗的山河和古樹的雄偉。詩中“甘郎攀果學猿掛,楊子枕石飛泉中”等句,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友人的活動,增添了詩的趣味性。結尾処對往昔的懷唸和對未來的想象,表達了對歷史和自然的深刻感悟,以及對藝術創作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對自然和歷史的熱愛與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