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裘

今主臨前殿,懲奢爇異裘。 忽看陽焰發,如睹吉光流。 麗彩辭宸扆,餘香在御樓。 火隨餘燼滅,氣逐遠煙浮。 素樸迴風變,凋華逐志休。 永垂恭儉德,千古揖皇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焚裘:燒燬裘皮衣物。
  • 今主:當今的君主。
  • 臨前殿:親臨前殿。
  • 懲奢:懲罰奢侈。
  • (ruò):燒。
  • 異裘:珍貴的裘皮衣物。
  • 陽焰:陽光下的火焰。
  • 吉光:吉祥的光芒。
  • 麗彩:美麗的色彩。
  • 宸扆(chén yǐ):帝王的屏風,代指皇宮。
  • 御樓:皇宮中的樓閣。
  • 餘燼:剩餘的灰燼。
  • 素樸:樸素無華。
  • 迴風:迴旋的風。
  • 凋華:凋謝的花朵,比喻衰敗。
  • 恭儉德:恭敬節儉的美德。
  • 揖皇猷(yī huáng yóu):遵循帝王的謀劃。

翻譯

當今的君主親臨前殿,爲了懲罰奢侈,燒燬了珍貴的裘皮衣物。忽然看到陽光下的火焰升起,如同目睹吉祥的光芒流動。美麗的色彩在皇宮中消逝,餘香仍留在御樓之上。火焰隨着剩餘的灰燼熄滅,氣息隨着遠處的煙霧飄散。樸素無華的風氣迴歸,衰敗的花朵隨着志向的消逝而凋謝。永遠傳承恭敬節儉的美德,千古以來都遵循着帝王的謀劃。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述君主焚燒奢侈的裘皮衣物,表達了反對奢侈、崇尚節儉的主題。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陽焰」、「吉光」等,描繪了焚燒裘皮的場景,同時寓意着君主的決心和國家的吉祥。後文通過「素樸迴風變,凋華逐志休」等句,進一步強調了迴歸樸素、摒棄浮華的重要性。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體現了對君主恭儉德行的讚美和對國家未來的美好期許。

無名氏

唐代佚名作者的統稱。 ► 3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