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郡守李公恩命

虛著褐衣老,浮杯道不成。 誓傳經論死,不染利名生。 厭樹遮山色,憐窗向月明。 他時隨范蠡,一棹五湖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虛著褐衣:虛,徒然,空自。褐衣,粗布衣服,指貧賤的生活。
  • 浮杯:指漂浮在水上的酒杯,比喻人生如浮萍,無根無着。
  • 經論:佛教經典和論述。
  • :沾染,這裏指追求。
  • :愛,喜歡。
  • 范蠡:春秋時期越國的大夫,後隱居五湖,成爲隱士的代稱。
  • 一棹:一槳,指划船。
  • 五湖:指太湖及其附近的湖泊,也泛指江湖。

翻譯

徒然穿着粗布衣服老去,像浮在水面的酒杯一樣,修行之道尚未成功。 發誓要傳揚佛教經典直到生命的盡頭,絕不追求名利而活。 厭惡樹木遮擋了山的景色,喜愛窗戶對着明亮的月光。 將來有一天,希望能像范蠡那樣,划着小船在清澈的五湖中隱居。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恆超對世俗名利的超然態度和對佛教信仰的堅定執着。詩中,「虛著褐衣老」和「浮杯道不成」描繪了詩人清貧而未達道的生活狀態,而「誓傳經論死,不染利名生」則強烈表達了他對佛教經典的忠誠和對名利的拒絕。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色的喜愛,展現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詩人高潔的情操和超脫的人生觀。

恆超

恆超

五代僧。范陽人,俗姓馮。通“六籍”,尤善《詩》、《楚辭》。後梁太祖乾化三年於五台山受戒。末帝龍德間,於棣州開元寺置院講經,歷二十餘載,學徒百餘人。後漢相國馮道重之,奏賜紫衣,自此忽忽不樂,卒。賜號德正。 ► 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