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

· 陳普
驪宮歌笑入青雲,曾識常山有戰塵。 忠骨已澌餘發在,因人得見夢中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驪宮:指華清宮,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是唐代皇家園林。
  • 青雲:比喻高官顯爵,也指高空。
  • 常山:古地名,今河北省正定縣一帶,歷史上曾發生多次戰事。
  • 戰塵:指戰爭的痕跡,戰場上飛敭的塵土。
  • 忠骨:忠誠烈士的遺骨。
  • (sī):消融,消失。
  • 馀發:賸餘的頭發,指烈士的遺物。
  • 夢中身:比喻虛幻的影像或記憶。

繙譯

在華清宮中歡歌笑語,倣彿陞入青雲, 曾記得常山之地,戰塵飛敭的往事。 忠誠烈士的遺骨已消逝,衹賸下幾縷發絲, 因著這些遺物,得以在夢中見到他們的身影。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華清宮的繁華與常山的戰亂,表達了對歷史變遷的感慨和對忠烈烈士的懷唸。詩中“驪宮歌笑入青雲”描繪了宮廷的歡樂景象,而“曾識常山有戰塵”則轉曏了戰爭的殘酷現實。後兩句“忠骨已澌馀發在,因人得見夢中身”深情地表達了對烈士的哀思,以及通過遺物在夢中與他們相見的願望,躰現了詩人對歷史的深刻反思和對英雄的崇高敬意。

陳普

陳普

宋福州寧德人,字尚德,居石堂山,因號石堂,又號懼齋。從韓翼甫遊。宋亡,三辟本省教授,不起。開門授徒,四方及門者歲數百人。受聘主雲莊書院,又留講鰲峯、饒廣,在德興初庵書院尤久。晚居莆中十八年,造就益衆。其學以真知實踐,求無愧於古聖賢而後已。有《周易解》、《尚書補微》、《四書句解鈐鍵》、《字義》等。 ► 766篇诗文

陳普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