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挈(qiè)家:帶領全家。
- 荊榛(jīng zhēn):荊棘和灌木,比喻艱難的環境。
- 豺(chái):一種野獸,類似狼,比喻兇險。
- 斫(zhuó)鱸:切鱸魚,指烹飪鱸魚。
- 銀罌(yín yīng):銀製的酒器。
翻譯
我住在巷子的南邊,你住在巷子的北邊,我們都是帶着家人來躲避戰亂。 你已經整理好了荒廢的故園,但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危險,我們怎麼能遠行呢? 年老的心情變得沉重,幾天都難以釋懷,寒冷的溪水邊送別,更是增添了離別的傷感。 不知道將來我們還能否再相見,也不知道誰會更幸運,現在就讓我們切鱸魚,痛飲銀酒器中的美酒,盡情享受吧。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戰亂時期的離別場景,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情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感。詩中「挈家來避兵」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動盪不安,「故園荊榛」和「遠道虎豺」則形象地描繪了戰亂帶來的破壞和危險。最後兩句「未知後會更誰好,斫鱸且醉雙銀罌」則透露出一種無奈和放縱的情緒,既是對現實的一種逃避,也是對友情的一種珍惜。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戰亂的深刻反思。
陶宗儀
元末明初浙江黃岩人,字九成,號南村。元末應試不中。於學問無所不窺。元末避兵,僑寓松江之南村,因以自號。累辭辟舉,入明,有司聘爲教官。永樂初卒,年八十餘。輯有《說郛》、《書史會要》,著《南村詩集》、《輟耕錄》。
► 473篇诗文
陶宗儀的其他作品
- 《 次胡安州韻 》 —— [ 元 ] 陶宗儀
- 《 酷暑謠 》 —— [ 元 ] 陶宗儀
- 《 送廷採還黃鶴山中三首 》 —— [ 元 ] 陶宗儀
- 《 辛未八月廿三日大風雨口號 》 —— [ 元 ] 陶宗儀
- 《 正月二十有六日餘與邵青溪張林泉會胡萬山夏雪蓑俞山月高彥武張賓暘於佘北踰嶺而南訪陳孟剛席上分韻得船字 》 —— [ 元 ] 陶宗儀
- 《 和董良史憲僉西郊草堂雜興八首 》 —— [ 元 ] 陶宗儀
- 《 露華賦碧桃用南湖韻 》 —— [ 元 ] 陶宗儀
- 《 和董良史憲僉西郊草堂雜興八首 》 —— [ 元 ] 陶宗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