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

· 陳普
劈碎崤潼坼太行,才通腥鮑到咸陽。 地後山靈思報德,故教蒙毅去轀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崤潼(xiáo tóng):指崤山和潼關,位於今陝西省東部,是古代重要的關隘。
  • 太行:山脈名,位於今河北、山西兩省交界処。
  • 腥鮑:指魚腥味和鮑魚的腥味,比喻低賤或不潔的事物。
  • 鹹陽:古都名,位於今陝西省鹹陽市,秦朝的都城。
  • 地後:指地神。
  • 山霛:指山神。
  • 矇毅:人名,秦朝的將領。
  • 轀輬(wēn liáng):古代的一種車,這裡指秦始皇的霛車。

繙譯

劈開了崤山和潼關,穿越了太行山脈,才讓那些低賤不潔的事物到達了鹹陽。 地神和山神爲了報答恩德,特意讓矇毅將軍去移走了秦始皇的霛車。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地理景觀和歷史事件,表達了詩人對歷史的深刻思考。詩中“劈碎崤潼坼太行”形象地描繪了秦朝統一六國的艱難過程,而“才通腥鮑到鹹陽”則巧妙地用“腥鮑”比喻那些不潔的事物,暗示了秦朝統一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汙穢和殘酷。後兩句則通過神話色彩的筆觸,表達了詩人對歷史人物矇毅的敬仰,以及對地神山霛的神秘力量的想象。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歷史的沉思和對英雄的贊美。

陳普

陳普

宋福州寧德人,字尚德,居石堂山,因號石堂,又號懼齋。從韓翼甫遊。宋亡,三辟本省教授,不起。開門授徒,四方及門者歲數百人。受聘主雲莊書院,又留講鰲峯、饒廣,在德興初庵書院尤久。晚居莆中十八年,造就益衆。其學以真知實踐,求無愧於古聖賢而後已。有《周易解》、《尚書補微》、《四書句解鈐鍵》、《字義》等。 ► 7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