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六詩爲丘大賦

惡雨催蘭桂,飢梟啄鳳凰。 埋憂覺地小,量恨與天長。 萬者難焦淚,千生不化腸。 明當告世主,幽合詛城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惡雨:指惡劣的雨。
  • 飢梟:飢餓的貓頭鷹。梟(xiāo),貓頭鷹。
  • 量恨:衡量恨意。
  • 千生:指多次生命輪迴。
  • 化腸:指內心的痛苦和悲傷。
  • 詛城隍:向城隍神祈求詛咒。城隍,古代神話中守護城池的神。

翻譯

惡劣的雨摧殘着蘭花和桂樹,飢餓的貓頭鷹啄食着鳳凰。 埋藏憂愁使地顯得狹小,衡量恨意與天一樣長。 無數次的淚水難以乾涸,千次生命也無法化解內心的痛苦。 明天我將告訴世間的君主,暗地裏向城隍神祈求詛咒。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自然界中惡劣的景象,如「惡雨催蘭桂」和「飢梟啄鳳凰」,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痛苦和無奈。詩中的「埋憂覺地小,量恨與天長」深刻地描繪了詩人內心的壓抑和無盡的恨意。最後兩句「明當告世主,幽合詛城隍」則顯示了詩人想要向世間的統治者表達自己的不滿,並在暗中向神明祈求幫助的複雜情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現實世界的深刻不滿和內心的無盡痛苦。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