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華中祕園亭上

東風楊柳濯青枝,暖日池臺豔豔姿。 巧石疏花宜對酒,文窗香閣好彈棋。 飢來野鶴如人懶,飲去河豚亦自疑。 竹裏辛夷差得似,天然一幅輞川詩。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zhuó):洗滌,清洗。
  • 豔豔:鮮豔奪目的樣子。
  • 文窗:裝飾精美的窗戶。
  • 香閣:香氣四溢的樓閣。
  • 彈棋:一種古代的棋類遊戲。
  • 辛夷:一種植物,即紫玉蘭。
  • 輞川詩:指唐代詩人王維的詩作,因其隱居輞川而得名。

翻譯

東風輕拂,楊柳枝條被清洗得青翠欲滴,暖陽下的池塘和亭臺顯得格外鮮豔奪目。 精巧的石頭旁,稀疏的花朵正適合對飲美酒,裝飾精美的窗戶和香氣四溢的樓閣是下棋的好地方。 飢餓的野鶴看起來懶洋洋的,就像人一樣,而喝完酒後,對河豚的美味也產生了懷疑。 竹林中的辛夷花與這裏的美景頗爲相似,彷彿是王維筆下輞川的詩意畫卷。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天園亭中的美景,通過東風、楊柳、池臺、石花、文窗、香閣等元素,構建出一幅生機勃勃、色彩斑斕的春日圖景。詩中「飢來野鶴如人懶,飲去河豚亦自疑」一句,巧妙地以野鶴和河豚爲喻,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生活的深刻感悟。結尾以「竹裏辛夷差得似,天然一幅輞川詩」作結,將眼前景緻與王維的輞川詩相提並論,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讚美和對詩歌藝術的追求。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