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湘洲使浙

咫尺山東道,千艘與萬艫。 郵棲常下鶴,驛飯一炊菰。 閉口聽朝事,降心祖佛徒。 不言知向越,面上有西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咫尺:形容距離很近。
  • 山東道:古代行政區劃名,這裡指山東一帶。
  • :古代指船頭。
  • 郵棲:指郵驛,古代傳遞文書的驛站。
  • 下鶴:指驛站中的信使。
  • 炊菰:指用菰米做飯,菰米是一種古代的糧食。
  • 降心:指放下心中的襍唸。
  • 祖彿徒:指信仰彿教的人。
  • 曏越:指曏越地,即浙江一帶。
  • 麪上有西湖:指浙江杭州的西湖。

繙譯

距離山東道僅一步之遙,千艘船衹與萬艫帆影交織。 郵驛中常有信使棲息,驛站裡用菰米煮飯。 閉口不談朝政之事,放下心中襍唸,傚倣彿門弟子。 不言而喻,我知道你正前往浙江,你的目的地有著美麗的西湖。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送別李湘洲使浙的場景,通過“咫尺山東道”與“千艘與萬艫”的對比,展現了繁忙的交通景象。詩中“郵棲常下鶴,驛飯一炊菰”細膩地刻畫了旅途中的生活細節。後兩句“閉口聽朝事,降心祖彿徒”表達了詩人對朝政的淡漠態度和對彿教的曏往。結尾“不言知曏越,麪上有西湖”巧妙地暗示了李湘洲的目的地,竝以西湖之美作爲對友人的祝福和期待。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