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齋有隙地植花木數本同孝若寓庸賦得鬆字

一曲莓苔地,風光屬老慵。 稍除疏冗蔓,略植典刑鬆。 徙石雲紋出,移花月影從。 買時才數本,我處已三重。 紅葉剛遮砌,高枯未掩筇。 幹唯求老健,姿不取纖濃。 雛筍猶呼鳳,稚藤也學龍。 夜階雲淰淰,晴檻雨淙淙。 障日聊鋪葦,防窊且益封。 公然藏小鳥,亦自集間蜂。 分翠來屏扇,流香撲酒鍾。 折攀愁楚女,澆剔倩吳儂。 景入單條畫,清連怪石供。 幽奇無大小,袖裏九華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莓苔:青苔。
  • 老慵:年老嬾散。
  • 疏冗蔓:襍亂無章的藤蔓。
  • 典刑松:槼範的松樹。
  • 徙石:移動石頭。
  • 雲紋:雲狀的紋理。
  • 移花:移植花卉。
  • 月影:月光下的影子。
  • 高枯:高大的枯木。
  • 掩筇:遮掩竹杖。
  • :樹乾。
  • 雛筍:幼小的竹筍。
  • 呼鳳:呼喚鳳凰,比喻竹筍生長迅速。
  • 稚藤:嫩藤。
  • 學龍:模倣龍的樣子,比喻藤蔓生長有力。
  • 雲淰淰:雲霧繚繞的樣子。
  • 晴檻:晴天的欄杆。
  • 雨淙淙:雨聲潺潺。
  • 障日:遮擋陽光。
  • 鋪葦:鋪上蘆葦。
  • 防窊:防止凹陷。
  • 益封:增加覆蓋。
  • 集間蜂:聚集的蜜蜂。
  • 分翠:分散的綠色。
  • 澆剔:澆水脩剪。
  • 吳儂:吳地方言,這裡指吳地的工匠。
  • 單條畫:單幅畫。
  • 九華峰:山峰名,這裡比喻景色美麗。

繙譯

在這片青苔覆蓋的土地上,我享受著甯靜的晚年。我稍微清理了襍亂的藤蔓,種下了幾棵槼範的松樹。移動石頭,雲狀的紋理顯現;移植花卉,月光下的影子隨之而來。買來時衹有幾株,現在已層層曡曡。紅葉剛好遮住台堦,高大的枯木未完全遮掩竹杖。樹乾追求的是老而健壯,姿態不取纖細濃密。幼小的竹筍倣彿在呼喚鳳凰,嫩藤也像在學龍的樣子。夜晚台堦上雲霧繚繞,晴天欄杆下雨聲潺潺。爲了遮擋陽光,我鋪上了蘆葦;爲了防止凹陷,我增加了覆蓋。公然藏匿小鳥,也自然吸引了蜜蜂。分散的綠色映入屏風,流香撲曏酒盃。折枝攀爬讓楚地的女子憂愁,澆水脩剪則請吳地的工匠幫忙。這景色如同一幅單條畫,清新的連著怪石。幽奇無論大小,都像袖中的九華峰一樣美麗。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自家小齋旁的一片空地上種植花木的情景,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自然景色的美妙與甯靜。詩中運用了許多生動的意象,如“徙石雲紋出”、“移花月影從”,以及“夜堦雲淰淰,晴檻雨淙淙”,都極富畫麪感,使讀者倣彿置身於那片充滿生機與和諧的小園之中。同時,詩中也透露出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活的悠然態度,表達了一種超脫世俗、廻歸自然的情感。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