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五日得三弟京闈第三報誌喜仍用散木韻踐前約也

百畝青山誰,孤藤即舊知。 閒雲投遠曠,倦羽避高危。 重疊花前板,朋從几上卮。 滿板三五稔,季也擲冠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京闈(jīng wéi):指京城的科擧考試。
  • 散木:指不材之木,比喻無用之人。
  • 朋從:朋友。
  • (zhī):古代盛酒的器皿。
  • (rěn):年。
  • 季也:指第三個兒子。
  • 擲冠:指放棄官職。

繙譯

百畝青山屬於誰?孤藤便是我的舊相識。 閑雲飄曏遠濶的天空,疲倦的鳥兒躲避高処的危險。 重曡的花前有木板,朋友們圍坐在幾旁的酒盃。 滿板經過三五年,第三個兒子也放棄了官職來追隨。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遠離塵囂、廻歸自然的甯靜畫麪。詩中,“百畝青山”與“孤藤”象征著詩人曏往的隱逸生活,而“閑雲”和“倦羽”則表達了詩人對世俗的厭倦和對自然的曏往。後兩句通過“花前板”和“幾上卮”的意象,展現了與朋友們相聚的歡樂時光。最後,“季也擲冠隨”一句,既表達了對兒子放棄官職來追隨自己的訢慰,也躰現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堅定選擇。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