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謁 (yè):拜謁,拜訪。
- 剖心 (pōu xīn):比喻極度的忠誠或犧牲。
- 殞志 (yǔn zhì):犧牲生命。
- 含淒 (hán qī):含有悲傷。
- 周王:指周朝的君王。
- 孔聖:指孔子,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 原田 (yuán tián):原野上的田地。
- 牧唱 (mù chàng):牧童的歌聲。
- 宰木 (zǎi mù):墓地旁的樹木。
- 烏啼 (wū tí):烏鴉的叫聲。
- 白日:明亮的日光。
- 兼愁暮 (jiān chóu mù):同時帶有憂愁和日暮的意味。
- 高天:高遠的天空。
- 逐恨低 (zhú hèn dī):隨著恨意而顯得低沉。
繙譯
我拜訪殷太師的墓地,他剖心明志,不懼犧牲,直到生命的盡頭才含著淒涼。 墓地是周王所立,碑文還是孔聖人所題。 原野上的田地沒有牧童的歌聲,墓旁的樹木上衹有烏鴉的啼叫。 明亮的日光中帶著憂愁和日暮的色彩,高遠的天空似乎也隨著恨意而顯得低沉。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殷太師墓地的景象,表達了對殷太師忠誠犧牲精神的敬仰與哀悼。詩中“剖心非所憚,殞志始含淒”直接贊頌了殷太師的無畏與悲壯,而“墓是周王表,碑猶孔聖題”則顯示了殷太師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受到的尊崇。後兩句通過對墓地周圍環境的描寫,營造出一種淒涼、哀愁的氛圍,使讀者能深切感受到詩人對殷太師的懷唸與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