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江門進帆海上作
衆流趨海若,大壑去鴻蒙。
失路矜河伯,中途遇苑風。
納川歸浩浩,噫氣入逢逢。
窮髮還過北,扶桑更向東。
鵬身起羊角,魚翼掩舟蓬。
巨浸浮天外,迴流出地中。
槎來如有信,帆去若乘空。
萬國波濤接,三山煙霧通。
遊門思孔聖,垂釣想任公。
登碣心猶壯,乘桴道未窮。
臨深誰複測,善下理能終。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海若:海神。
- 鴻蒙:古代指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狀態。
- 河伯:古代傳說中的黃河水神。
- 苑風:小風,細風。
- 噫氣:呼氣,噓氣。
- 逢逢:象聲詞,形容鼓聲。
- 窮髮:極北不毛之地。
- 扶桑:古代神話中海外的大桑樹,據說太陽從這裏出來。
- 鵬身:指鵬鳥的身體。
- 羊角:旋風。
- 魚翼:魚的翅膀,這裏比喻船帆。
- 巨浸:大水,指大海。
- 槎:木筏。
- 三山:神話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
- 遊門:遊歷四方。
- 孔聖:孔子。
- 任公:任公子,古代傳說中善於釣魚的人。
- 碣:圓頂的碑石。
- 乘桴:乘坐小筏。
翻譯
衆多河流奔向海神,大壑流向混沌之初。 迷失方向的河伯自嘆,中途遇到微風。 大海吸納百川浩浩蕩蕩,風聲如鼓聲般響亮。 極北之地仍向北,扶桑更在東方。 鵬鳥展翅如旋風,魚翼遮蔽船帆。 大海廣闊無垠,水流回轉於地中。 木筏若有信使來,帆船離去如乘空。 萬國波濤相連,三山煙霧相通。 遊歷四方思念孔子,垂釣時想起任公子。 登上碑石心志仍壯,乘筏之道未盡。 面對深淵誰能測量,善行終能得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從江門出發,航行於大海之上的壯闊景象。詩中運用了豐富的神話傳說和自然景象,如海神、河伯、扶桑等,展現了大海的浩瀚與神祕。通過對比鵬鳥與魚翼的飛翔,表達了詩人對自由與遠方的嚮往。結尾處,詩人借孔子與任公子的典故,表達了自己對學問與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面對未知世界的勇氣與決心。整首詩意境開闊,語言雄渾,展現了詩人豁達的胸襟和遠大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