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遣懷

向夕氛氣斂,天宇一何森。 皎月正臨牖,微風時動林。 夏蟲豈知冰,迎涼自悲吟。 端居感物變,曠然坐自深。 沉嘆終往古,幽思纏鳴琴。 黃虞世已遠,悠悠空我心。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向夕:傍晚。
  • 氛氣:指霧氣或不祥之氣。
  • 天宇:天空。
  • 皎月:明亮的月亮。
  • (yǒu):窗戶。
  • 曠然:心胸開闊的樣子。
  • 沉嘆:深沉的嘆息。
  • 往古:古代。
  • 黃虞:指黃帝和虞舜,古代的賢明君主。

翻譯

傍晚時分,不祥的霧氣散去,天空顯得格外遼闊深邃。明亮的月亮正好掛在窗前,微風不時吹動着樹林。夏天的蟲子怎能知道冰的寒冷,它們在迎接涼爽時自然發出悲傷的鳴叫。我獨自坐着,感受到萬物的變化,心胸變得開闊而深邃。深沉的嘆息中,我思考着古代的事情,幽深的思緒纏繞在鳴琴之上。黃帝和虞舜的時代已經遠去,空留我無盡的思念。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夏夜的靜謐景象,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古代的懷念和對現實世界的感慨。詩中「皎月正臨牖,微風時動林」等句,以簡潔的語言勾勒出一幅寧靜的夏夜圖景,而「夏蟲豈知冰,迎涼自悲吟」則巧妙地以夏蟲之悲,比喻詩人內心的哀愁。最後,通過對「黃虞世已遠」的感嘆,詩人表達了對古代賢明時代的嚮往和對現實世界的無奈。整首詩情感深沉,意境悠遠,展現了詩人對時代變遷的深刻感悟。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