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彩箋歌

· 韋莊
浣花溪上如花客,綠闇紅藏人不識。 留得溪頭瑟瑟波,潑成紙上猩猩色。 手把金刀擘綵雲,有時剪破秋天碧。 不使紅霓段段飛,一時驅上丹霞壁。 蜀客才多染不供,卓文醉後開無力。 孔雀銜來向日飛,翩翩壓折黃金翼。 我有歌詩一千首,磨礱山嶽羅星斗。 開卷長疑雷電驚,揮毫只怕龍蛇走。 班班布在時人口,滿袖松花都未有。 人間無處買菸霞,須知得自神仙手。 也知價重連城璧,一紙萬金猶不惜。 薛濤昨夜夢中來,殷勤勸向君邊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浣花溪:位於四川省成都市西郊,溪畔有杜甫草堂。
  • 瑟瑟:形容水波聲。
  • 猩猩色:形容紅色,此指彩箋的顏色。
  • (bāi):分開,剖裂。
  • 綵雲:五彩的雲,比喻彩箋。
  • 紅霓:紅色的霓虹,比喻彩箋的色彩。
  • 丹霞壁:紅色的山壁,比喻彩箋的鮮豔。
  • 蜀客:指四川的文人。
  • 卓文:指卓文君,西漢時期女詩人,此處借指才女。
  • 孔雀銜來:比喻彩箋的珍貴。
  • 磨礱(lóng):磨礪,此指精心雕琢。
  • 班班:明顯,顯著。
  • 松花:指松花箋,一種精美的紙張。
  • 煙霞:指山水畫,此比喻彩箋的美麗。
  • 連城璧:價值連城的寶玉,比喻彩箋的珍貴。
  • 薛濤:唐代女詩人,以製作精美的彩箋聞名。

翻譯

在浣花溪畔,有一位如花般美麗的客人,她隱匿在綠樹紅花之中,無人能識。她留下了溪邊波光粼粼的水波,將這美景潑灑在紙上,形成了猩紅色的彩箋。她手持金刀,有時剪破秋天的碧空,將五彩雲朵擘開,不使紅霓一片片飛散,而是將其一時驅上如丹霞般的彩箋壁上。四川的才子們才華橫溢,但他們的筆墨仍不足以描繪這彩箋的美。即使是卓文君那樣的才女,醉後也無力展開這彩箋。孔雀銜着彩箋向日飛翔,翩翩起舞,彷彿壓折了黃金的翅膀。我有一千首歌詩,精心雕琢,如同山嶽羅列星斗。打開卷軸,常驚雷電,揮毫時只怕龍蛇逃走。這些詩篇顯著地流傳在人們口中,但我衣袖中卻未曾有過鬆花箋。人間無處購買這如煙霞般的美麗,必須知道這是神仙之手所得。也知道這彩箋價值連城,一紙萬金也不惜。昨夜薛濤夢中來訪,殷勤地勸我向您這邊尋覓。

賞析

這首作品讚美了彩箋的美麗與珍貴,通過豐富的比喻和生動的描繪,展現了彩箋如詩如畫的意境。詩中「浣花溪」、「猩猩色」、「擘綵雲」等詞語,巧妙地融合了自然美景與藝術創作,表達了詩人對彩箋的無限珍愛與對藝術創作的極高追求。同時,詩中提及的「薛濤」與「連城璧」,更是增添了彩箋的歷史文化價值與藝術魅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細膩感受與深刻理解。

韋莊

韋莊

韋莊,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陝西省西安市)人。晚唐政治家,詩人。廣明元年(880年)韋莊在長安應舉,黃巢攻佔長安以後,與弟妹失散,浪跡天涯。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陽寫有長篇歌行《秦婦吟》。昭宗乾寧元年(894年)進士,曾任校書郎、左補闕等職。乾寧四年(897年),李詢爲兩川宣諭和協使,聘用他爲判官。在四川時爲王建掌書記,蜀開國制度皆莊所定,官至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武成三年(910年)八月,卒於成都花林坊。葬白沙之陽。諡文靖。 ► 381篇诗文

韋莊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