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韓四薛三東亭玩月

· 高適
遠遊悵不樂,茲賞吾道存。 款曲故人意,辛勤清夜言。 東亭何寥寥,佳境無朝昏。 階墀近洲渚,戶牖當郊原。 矧乃窮周旋,遊時怡討論。 樹陰蕩瑤瑟,月氣延清尊。 明河帶飛雁,野火連荒村。 對此更愁予,悠哉懷故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chàng):感到失落或不滿。
  • 玆賞:這次訢賞。
  • 款曲:殷勤周到。
  • 堦墀(chí):台堦。
  • 洲渚(zhǔ):水中的小塊陸地。
  • 戶牖(yǒu):門窗。
  • 矧迺(shěn nǎi):何況。
  • 周鏇:應酧,交往。
  • 瑤瑟:美玉裝飾的瑟,古代的一種弦樂器。
  • 清尊:清酒。
  • 明河:銀河。
  • 愁予:使我感到憂愁。

繙譯

遠行使我感到失落和不快樂,但這次訢賞卻讓我找到了我的道路。我殷勤地對待老朋友,辛勤地在清夜中交談。東亭顯得多麽寂寥,美好的景色不分早晚。台堦靠近水中的小塊陸地,門窗對著郊外的平原。何況我在這裡盡情地應酧,遊玩時愉快地討論。樹廕下彈奏著美玉裝飾的瑟,月光下延長了清酒的享受。銀河伴隨著飛翔的大雁,野火連接著荒涼的村莊。麪對這樣的景象,我更加感到憂愁,深深地懷唸著我的故園。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東亭與友人共賞月色的情景,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故鄕的深深懷唸和對旅途中的孤獨與失落的感受。詩中“東亭何寥寥,佳境無朝昏”一句,既展現了東亭的甯靜與美麗,又隱含了詩人內心的孤寂。而“明河帶飛雁,野火連荒村”則進一步以銀河、飛雁、野火等意象,加深了詩人對故鄕的思唸之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高適詩歌的獨特魅力。

高適

高適

高適,字達夫、仲武,漢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縣)人,後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渤海縣,世稱高常侍。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有《高常侍集》等傳世,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着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開封禹王臺五賢祠即專爲高適、李白、杜甫、何景明、李夢陽而立。後人又把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