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看羣公朝還人爲八韻

遊子惜春暮,策杖出蒿萊。 正直康莊晚,羣公謁帝回。 履度南宮至,車從北闕來。 珂影傍明月,笳聲動落梅。 迎風采旄轉,照日綬花開。 紅塵掩鶴蓋,翠柳拂龍媒。 綺雲臨舞閣,丹霞薄吹臺。 輕肥寧所羨,未若反山隈。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策杖:拄着柺杖。
  • 蒿萊:野草,雜草。
  • 康莊:寬闊平坦的大路。
  • 謁帝:拜見皇帝。
  • 履度:步行的規矩。
  • 南宮:指皇宮。
  • 北闕:古代宮殿北面的門樓,是大臣等候朝見或上書奏事的地方。
  • 珂影:馬勒上的裝飾物,此處指馬。
  • 笳聲:古代一種管樂器的聲音。
  • 落梅:指《梅花落》,古代曲名。
  • :古代用犛牛尾裝飾的旗子。
  • 綬花:綬帶上的花紋。
  • 鶴蓋:古代車蓋上常飾有鶴形,此指車蓋。
  • 龍媒:指駿馬。
  • 綺雲:絢麗的雲彩。
  • 吹臺:古代音樂演奏的場所。
  • 輕肥:輕車肥馬,指富貴生活。
  • 山隈:山彎曲處。

翻譯

遊子在春暮時分,拄着柺杖走出雜草叢生的地方。 正是傍晚時分,寬闊的大路上,羣臣拜見皇帝后返回。 他們按照規矩從南宮步行至,車輛從北闕駛來。 馬勒上的裝飾物在月光下閃爍,笳聲伴隨着《梅花落》的曲調響起。 迎接他們的旄旗隨風轉動,綬帶上的花紋在陽光下綻放。 紅塵中,車蓋被遮掩,翠綠的柳枝輕拂着駿馬。 絢麗的雲彩映照在舞閣之上,丹霞般的薄霧籠罩着吹臺。 儘管輕車肥馬的生活令人羨慕,但不如返回山中的彎曲處。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暮時分,遊子目睹羣臣從皇宮返回的盛況。詩中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細膩的描寫,展現了宮廷的繁華與自然的寧靜。詩人通過對「珂影傍明月,笳聲動落梅」等句的描繪,巧妙地將宮廷的喧囂與自然的和諧相結合,表達了對自然寧靜生活的嚮往。結尾的「輕肥寧所羨,未若反山隈」更是直抒胸臆,表明了詩人對簡樸山居生活的深切渴望。

陳子良

575—632吳(今江蘇蘇州)人。少好學,博通經史。在隋爲楊素記室。唐高祖武德時,爲右衛率府長史,隱太子學士。太宗貞觀元年(627),爲相如縣令,六年卒。生平散見其《祭司馬相如文》、《舊唐書·賀德仁傳》、《唐詩紀事》卷四。工詩文,《舊唐書·經籍志下》、《新唐書·藝文志》著有《陳子良集》10卷,已佚。《全唐詩》存詩13首,《全唐詩續拾》補斷句2句。 ► 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