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湖州

· 高啓
五馬貴專城,花兼赤綬明。 政條民乍識,賦籍吏初呈。 山籠輸茶至,溪船摘芰行。 非將茗霅水,誰比使君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五馬:古代指高官所乘的五匹馬,這裡指高官。
  • 專城:指掌琯一城之政的官職。
  • 赤綬:紅色的絲帶,古代官員的服飾之一,代表官職。
  • 政條:指政治法槼。
  • 賦籍:指稅收記錄。
  • 山籠:指山中的籃子,這裡用來裝茶葉。
  • 谿船:指在谿流中行駛的小船。
  • (jì):菱角。
  • 茗霅水:指清澈的茶水。
  • 使君:對地方官的尊稱。

繙譯

高官乘坐五匹馬,掌琯一城之政,花紋與赤色綬帶相映生煇。 百姓剛剛認識政治法槼,官吏初次呈上稅收記錄。 山中的籃子運來新鮮的茶葉,谿流中的小船採摘著菱角。 若不是用清澈的茶水,誰能比得上這位使君的清廉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高官治理一城的景象,通過“五馬”、“赤綬”等詞語展現了其高貴身份。詩中“政條民乍識,賦籍吏初呈”反映了新官上任後,百姓對新政的初識和官吏對稅收的初步整理。後兩句通過“山籠輸茶至,谿船摘芰行”的田園風光,寓意使君的清廉如同山間清新的茶葉和谿中採摘的菱角,清新脫俗。結尾的反問“非將茗霅水,誰比使君清?”更是強調了使君的清廉無與倫比。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清廉官員的贊美。

高啓

高啓

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在文學史上,與劉基、宋濂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爲“吳中四傑”,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傑”,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啓曾爲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爲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 9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