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道中

言期鶴林侶,偶值鹿門翁。 遠鶴紛啼鞠,前溪半飲虹。 雲歸暮鍾斷,木落秋山空。 短策都忘倦,柴荊鮑井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言期:約定。
  • 鶴林侶:指仙鶴,常用來比喻高潔的隱士或仙人。
  • 偶值:偶然遇到。
  • 鹿門翁:指隱居在鹿門山的老人,這裏指隱士。
  • 遠鶴:遠處的仙鶴。
  • 紛啼鞠:紛紛啼叫,鞠(jū),這裏指仙鶴的叫聲。
  • 前溪:前面的溪流。
  • 半飲虹:形容彩虹半浸在溪水中。
  • 雲歸:雲霧散去。
  • 暮鍾斷:傍晚的鐘聲停止。
  • 木落:樹葉落下。
  • 秋山空:秋天的山顯得空曠。
  • 短策:短杖,這裏指拄着短杖行走。
  • 都忘倦:完全忘記了疲倦。
  • 柴荊:指簡陋的房屋。
  • 鮑井東:鮑井,指井邊,東,方位詞,這裏指井的東邊。

翻譯

約定與仙鶴爲伴,偶然遇到了隱居的鹿門老人。遠處的仙鶴紛紛啼叫,前面的溪流中彩虹半浸其中。雲霧散去,傍晚的鐘聲停止,樹葉落下,秋天的山顯得空曠。拄着短杖行走,完全忘記了疲倦,最終到達了簡陋房屋的井邊東側。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秋日山中的隱逸圖景。詩中,「鶴林侶」與「鹿門翁」共同構築了一個超脫塵世的隱士世界,遠鶴的啼叫和半飲虹的溪流增添了神祕與詩意。雲歸暮鍾斷、木落秋山空,則通過自然景象的變化,表達了時間的流逝與山中的寧靜。最後,短策忘倦、柴荊鮑井東,展現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與滿足。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隱逸生活的熱愛。

區懷年

區懷年,字叔永。高明人。大相仲子。明熹宗天啓元年(一六二一)貢生,任太學考通判。明思宗崇禎九年(一六三六)入都候選,以內艱回籍,後授翰林院孔目。歸臥雲石,學赤松遊,日以賡和撰述爲事。著有《玄超堂藏稿》、《擊築吟》諸集。清光緒《高明縣誌》卷一三有傳。 ► 2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