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熊元交使越

· 陸深
山水蒼蒼古越州,菱花荷葉共維舟。 二高峯頂三更日,七裏灘聲五月秋。 靈雨自隨征旆去,綵雲常傍使星流。 江南江北還相望,兩地各登高處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蒼蒼:形容山水深邃、茂盛的樣子。
  • 古越州:指古代的越國地區,今浙江省一帶。
  • 菱花荷葉:菱花和荷葉,這裏指水面的景物。
  • 維舟:系舟,停船。
  • 二高峯頂:指杭州西湖的南北兩高峯。
  • 三更日:深夜,三更時分。
  • 七里灘:地名,位於浙江省。
  • 五月秋:形容五月天氣涼爽如秋。
  • 靈雨:及時的雨。
  • 征旆:征途中的旗幟。
  • 綵雲:五彩的雲,象徵吉祥。
  • 使星:使者的星,比喻使者。
  • 兩地:指江南和江北。
  • 相望:相互對望。

翻譯

山水之間,古越州顯得蒼茫而古老,菱花與荷葉在水面上共存,我們一同停泊舟船。在二高峯的頂端,即使是深夜也能感受到日光,七里灘的灘聲讓人感覺五月的天氣如同秋天般涼爽。及時的雨隨着征途的旗幟而去,五彩的雲常常伴隨着使者的行蹤。無論江南還是江北,我們依然相互對望,各自登上高處的樓閣。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古越州的山水風光與旅途中的情感。詩中,「山水蒼蒼古越州」一句,即展現了越州古樸而深邃的自然景觀。通過對「菱花荷葉」、「二高峯頂」、「七里灘聲」等自然元素的細膩描繪,詩人傳達出對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後兩句則通過「靈雨」、「綵雲」等象徵性意象,表達了對旅途和未來的美好祝願。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與人文的敏銳感知和深沉情感。

陸深

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榮,字子淵,號儼山。弘治十八年進士二甲第一。授編修。遭劉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誅,復職。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諡文裕。工書。有《儼山集》、《續集》、《外集》。 ► 1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