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夜擁爐防警楫兒從傍屢作啼思

· 陸深
野居寧免懼,所恨乏兼貲。 雞犬偶不寧,兒女成悲啼。 青氈有舊物,綠林多健兒。 昨聞東西陌,頗受狐鼠欺。 明燈守長夜,風雨正悽其。 豈雲網可漏,無乃歲阻飢。 春陽正駘蕩,民物方皞熙。 願言寄當路,莫憚催科遲。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野居:在野外居住。
  • 兼貲:足夠的資金或物資。
  • 青氈:指舊時的家產或物品。
  • 綠林:原指山林中的強盜,這裏指強壯的年輕人。
  • :街道。
  • 駘蕩:和緩,舒緩。
  • 皞熙:繁榮昌盛的樣子。
  • 當路:指有權勢的人。
  • 催科:催促交稅。

翻譯

在野外居住怎能不感到恐懼,我所遺憾的是缺乏足夠的資金和物資。偶爾雞犬不寧,兒女們便會悲傷地哭泣。家中有一些舊物,而綠林中則有許多健壯的年輕人。昨天聽說東西街道上,經常受到小人和弱者的欺凌。明亮的燈光下守着長夜,風雨正淒涼。難道說法律的網可以漏掉罪犯,還是因爲年歲饑荒阻礙了正義?春天的陽光正和緩,民衆和物品都顯得繁榮昌盛。希望向有權勢的人傳達這些情況,不要因爲催促交稅而感到厭煩。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風雨之夜的憂慮和對社會現狀的感慨。詩中,「野居」、「青氈」、「綠林」等詞語勾勒出了一個簡樸而充滿憂患的生活場景。通過對比「兒女悲啼」與「綠林健兒」,以及「東西陌」的欺凌,詩人表達了對社會不公和法律不嚴的憂慮。最後,詩人寄望於當權者能夠理解民情,不要因催稅而加重民衆的負擔,體現了詩人對社會正義和民衆福祉的深切關懷。

陸深

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榮,字子淵,號儼山。弘治十八年進士二甲第一。授編修。遭劉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誅,復職。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諡文裕。工書。有《儼山集》、《續集》、《外集》。 ► 1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