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孤山

· 邵寶
昔聞砥柱黃河中,萬古坐鎮狂瀾東。 小孤乃是江砥柱,特起不與羣山同。 羣山隨江挺奔馬,愛此石筍凌蒼穹。 孤哉孤哉本天造,一任巨浪乘長風。 節宣夙受神禹戒,滔滔不礙江朝宗。 我來信宿彭澤下,咫尺仰望天妃宮。 翠煙霏霏落杯酒,千帆閱盡澄潭空。 舉杯酹江江日紅,隔江縹緲留青峯。 便當載筆賦東海,三山點破雲冥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砥柱:原指黃河中的岩石,比喻能擔當重任、支撐大局的人或事物。
  • 節宣:節制和宣泄,這裏指水流的調節。
  • 神禹:即大禹,中國古代傳說中的治水英雄。
  • 彭澤:地名,位於江西省。
  • 天妃宮:供奉天妃(媽祖)的廟宇。
  • (lèi):以酒澆地,表示祭奠。
  • 縹緲(piāo miǎo):形容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 三山:神話中的三座仙山,蓬萊、方丈、瀛洲。

翻譯

昔日聽說黃河中有砥柱,萬古以來鎮守着東去的狂瀾。小孤山就像是江中的砥柱,獨特地崛起,與衆山不同。羣山隨着江水奔騰如馬,我喜愛這如石筍般聳立於蒼穹的景象。孤獨啊孤獨,本是天造地設,任憑巨浪乘着長風。水流的調節早已受到大禹的教誨,滔滔江水不會阻礙江河歸向大海。我來到彭澤下宿留,仰望天妃宮,近在咫尺。翠煙輕輕落在杯中的酒上,千帆過盡,澄澈的潭水顯得空曠。舉杯祭奠江水,江面映着紅日,隔江望去,青峯隱約留存。便應當載筆賦詩於東海,三座仙山點破雲霧,顯得朦朧。

賞析

這首作品以小孤山爲題材,通過對比黃河中的砥柱與江中的小孤山,讚美了小孤山的獨特與雄偉。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羣山隨江挺奔馬」、「石筍凌蒼穹」,形象地描繪了山川的壯麗。同時,詩人通過對大禹治水傳說的引用,表達了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對歷史英雄的緬懷。結尾處,詩人以神話中的三山爲背景,寄託了自己對東海的嚮往和對仙境的遐想,展現了詩人超脫塵世的情懷。

邵寶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國賢,號二泉。成化二十年進士,授許州知州,躬課農桑,仿朱熹社倉,立積散法。遷江西提學副使,修白鹿書院學舍以處學者,教人以致知力行爲本,革數十年不葬親之俗,奏請停開銀礦。寧王朱宸濠索詩文,峻卻之。正德四年遷右副御史,總督漕運,忤劉瑾,勒致仕。瑾誅,升戶部右侍郎,拜南禮部尚書,懇辭。詩文以李東陽爲宗。諡文莊,學者稱二泉先生。有《漕政舉要》、《慧山記》、《容春堂集》等。 ► 16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