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黃秋日用韓韻

· 邵寶
不雨已數日,蕭蕭葉聲乾。 青青獨可愛,庭下羣琅玕。 陰雲何處來,與霧晝作團。 驅瘴無妙術,只在心氣安。 古井湛止水,安從起波瀾。 焚香坐數息,日月通泥丸。 江淺舟可放,喜謝山中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琅玕 (láng gān):指美玉或竹子。
  • (zhàn):清澈。
  • 泥丸 (ní wán):指人體頭頂的穴位,也比喻爲頭腦。

翻譯

已經好幾天沒有下雨了,樹葉在蕭蕭聲中顯得乾燥。唯獨青翠的竹子顯得格外可愛,它們在庭院下成羣生長。陰雲不知從何處飄來,與霧氣在白天交織成團。驅散瘴氣沒有特別的技巧,關鍵在於保持心氣的安寧。古井中的水清澈靜止,哪裏會有波瀾呢?點燃香爐,靜坐調息,感覺日月之光似乎通達了頭腦。江水淺了,可以放下船隻航行,我高興地告別了山中的馬鞍。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秋日宜黃的景象,通過自然景物的變化反映出詩人內心的寧靜與喜悅。詩中,「蕭蕭葉聲乾」和「青青獨可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者表現了秋日的乾燥,後者則讚美了竹子的青翠。陰雲與霧氣的描寫增添了一絲神祕感,而「驅瘴無妙術,只在心氣安」則表達了詩人對內心平和的重視。最後,詩人通過「江淺舟可放」表達了對自然變化的順應和對新旅程的期待。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邵寶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國賢,號二泉。成化二十年進士,授許州知州,躬課農桑,仿朱熹社倉,立積散法。遷江西提學副使,修白鹿書院學舍以處學者,教人以致知力行爲本,革數十年不葬親之俗,奏請停開銀礦。寧王朱宸濠索詩文,峻卻之。正德四年遷右副御史,總督漕運,忤劉瑾,勒致仕。瑾誅,升戶部右侍郎,拜南禮部尚書,懇辭。詩文以李東陽爲宗。諡文莊,學者稱二泉先生。有《漕政舉要》、《慧山記》、《容春堂集》等。 ► 16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