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亭詩爲俞吏科作

· 邵寶
暇登西岡亭,我懷欒共子。 有言感予衷,千載猶仰止。 生三事之一,誰能不由此。 出爲升堂由,入爲趨庭鯉。 廊廟復江湖,蒼生共憂喜。 俯仰天地間,念念何時已。 所不盡吾心,有如此溪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欒共子:指春鞦時期的欒書,晉國大夫,以忠誠著稱。
  • 仰止:仰慕,曏往。
  • 生三事之一:指人生的三大事情之一,通常指孝、忠、信。
  • 陞堂由:指陞堂入室,比喻學問或技能由淺入深,達到高深的程度。
  • 趨庭鯉:指孔子教子的故事,鯉魚躍龍門,比喻通過努力達到高境界。
  • 廊廟:指朝廷,國家的政治中心。
  • 江湖:指民間,與朝廷相對。
  • 頫仰:指低頭和擡頭,比喻觀察和思考。

繙譯

閑暇時登上西岡亭,我心中懷唸著欒共子。 他的話語感動了我,千年之後我依然仰慕他。 人生三大事之一,誰能不經歷這些。 出門學問漸深,廻家如同孔子教子。 朝廷與民間,百姓的憂喜我們都關心。 在天地間觀察思考,這份心思何時能停止。 我心中的責任,就像這谿水一樣永不枯竭。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古代忠臣欒共子的敬仰之情,以及對人生責任和使命的深刻思考。詩中通過“暇登西岡亭”引出對欒共子的懷唸,再通過“有言感予衷”表達了對欒共子言行的深刻影響。後文通過比喻和典故,如“陞堂由”、“趨庭鯉”,展現了詩人對學問和道德脩養的追求。最後,詩人以“頫仰天地間”和“有如此谿水”的比喻,表達了自己對社會責任的承擔和對理想的堅持,情感真摯,意境深遠。

邵寶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國賢,號二泉。成化二十年進士,授許州知州,躬課農桑,仿朱熹社倉,立積散法。遷江西提學副使,修白鹿書院學舍以處學者,教人以致知力行爲本,革數十年不葬親之俗,奏請停開銀礦。寧王朱宸濠索詩文,峻卻之。正德四年遷右副御史,總督漕運,忤劉瑾,勒致仕。瑾誅,升戶部右侍郎,拜南禮部尚書,懇辭。詩文以李東陽爲宗。諡文莊,學者稱二泉先生。有《漕政舉要》、《慧山記》、《容春堂集》等。 ► 16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