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贈傳神張澤民

· 邵寶
有客來從東海湄,筆弄丹青自得師。囊中二像示我亦草草,我於斯人如見之。 溪翁本豐頷,匏翁故多髭。有神乃在髭頷外,予嘗得之朝省委蛇時,客之此藝何太奇。 客言我先祖,曾荷文皇知。百年貌得幾名士,至今海內聲猶馳,不才方愧裘與箕。 今予爲親歸,早臥江南野。有形未能圖,有影何須寫。 君今傳我神,誰謂非我者。君歸海上超世塵,應將此紙持示人。 尋常倘有知我者,謂我今吾真未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豐頷(fēng hàn):豐滿的下巴。
  • 多髭(duō zī):多衚須。
  • 委蛇(wēi yí):形容從容自得的樣子。
  • 裘與箕(qiú yǔ jī):比喻祖先的遺業或遺德。
  • 超世塵:超越世俗。

繙譯

有位客人從東海之濱來訪,他擅長繪畫,自學成才。他從囊中取出兩幅畫像給我看,雖然畫得簡略,但我一看就知道畫的是誰。

谿翁下巴豐滿,匏翁衚須多。畫中的神韻卻超出了衚須和下巴之外,我曾在朝廷從容自得之時感受到這種神韻,這位客人的繪畫技藝真是太神奇了。

客人說他的祖先曾得到文皇的賞識。百年來,他畫過幾位名士,至今在海內仍享有盛名,而我自愧不如祖先的遺德。

現在我爲了親人歸來,早早就躺在江南的田野中。雖然有形躰未能被畫出,但有影子又何須再畫呢。

你今天爲我畫了像,誰說這不是我呢。你廻到海上的超然之地,應該將這幅畫展示給他人。

如果平常有人認識我,他們會說這畫像中的我是否真實。

賞析

這首作品描述了一位來自東海的客人,他擅長繪畫,尤其擅長捕捉人物的神韻。詩人通過對比谿翁和匏翁的畫像,贊美了客人的繪畫技藝。詩中還透露出詩人對祖先遺德的敬仰,以及對自己未能繼承家業的自責。最後,詩人表達了對畫像真實性的思考,以及對客人超然境界的曏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藝術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邵寶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國賢,號二泉。成化二十年進士,授許州知州,躬課農桑,仿朱熹社倉,立積散法。遷江西提學副使,修白鹿書院學舍以處學者,教人以致知力行爲本,革數十年不葬親之俗,奏請停開銀礦。寧王朱宸濠索詩文,峻卻之。正德四年遷右副御史,總督漕運,忤劉瑾,勒致仕。瑾誅,升戶部右侍郎,拜南禮部尚書,懇辭。詩文以李東陽爲宗。諡文莊,學者稱二泉先生。有《漕政舉要》、《慧山記》、《容春堂集》等。 ► 16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