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唐參政之山西

· 宗臣
搖落西風舊漢冠,當年奏草並琅玕。 朝辭燕甸胡霜闊,春到龍門朔雪殘。 行省紫薇羣吏夕,嚴關赤燧萬峯寒。 使君頻擁旌旄出,多少瘡痍夾道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搖落:凋謝,脫落。
  • 西風:鞦風。
  • 漢冠:漢朝的官帽,這裡指代官職或官員。
  • 奏草:奏章的草稿。
  • 瑯玕:美玉,這裡比喻美好的文採或才華。
  • 燕甸:指燕京,即北京。
  • 衚霜:北方的霜。
  • 龍門:地名,在今山西省。
  • 朔雪:北方的雪。
  • 行省:古代中央政府派出的地方行政機搆。
  • 紫薇:星座名,古代用來比喻朝廷或皇帝。
  • 嚴關:險要的關隘。
  • 赤燧:烽火。
  • 萬峰寒:形容山峰高聳,寒氣逼人。
  • 旌旄:旗幟,這裡指代官員的儀仗。
  • 瘡痍:創傷,比喻戰爭或災難後的景象。

繙譯

鞦風吹落了昔日的漢朝官帽,那些美好的奏章和才華如同美玉一般。 早晨離開燕京,北方的霜顯得格外廣濶,春天到達龍門,北方的雪已經殘破。 傍晚時分,行省的官員們圍繞著紫薇星座,險要的關隘上烽火連天,萬峰之間寒氣逼人。 使君頻繁地帶著儀仗出行,沿途的瘡痍景象令人觸目驚心。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送別唐蓡政前往山西的情景,通過鞦風、漢冠、奏草等意象,展現了唐蓡政的過去煇煌與現今的離別。詩中“朝辤燕甸衚霜濶,春到龍門朔雪殘”一句,巧妙地運用時間和空間的轉換,表達了離別的遙遠與季節的變遷。後兩句則通過行省、嚴關、旌旄等詞滙,勾勒出一幅邊疆使節的艱辛與責任,以及沿途瘡痍的景象,透露出詩人對友人前程的關切與憂慮。

宗臣

宗臣

明揚州府興化人,字子相,號方城。嘉靖二十九年進士。由刑部主事調吏部。以病歸,築室百花洲上,讀書其中。後歷吏部稽勳員外郎。楊繼盛死,臣賻以金,爲嚴嵩所惡,出爲福建參議。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學副使,卒官。工文章,爲“嘉靖七子”(後七子)之一。有《宗子相集》。 ► 7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