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川

渭源從鳥鼠,東走向黃河。 勢到潼關大,膏流沃野多。 雙橋像牛女,七水匯風波。 往日皇威震,呼韓緩轡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渭川:即渭河,黃河的最大支流,發源於甘肅省渭源縣鳥鼠山,流經陝西省。
  • 渭源:渭河的源頭。
  • 鳥鼠:鳥鼠山,位於甘肅省渭源縣,是渭河的發源地。
  • 潼關:位於陝西省渭南市,是古代重要的關隘。
  • 膏流:比喻河水滋潤肥沃的土地。
  • 沃野:肥沃的田野。
  • 雙橋:指潼關附近的兩座橋。
  • 牛女:指牛郎織女,比喻雙橋像牛郎織女相會的天河橋。
  • 七水:指渭河及其支流。
  • 風波:比喻水流的波濤。
  • 呼韓:指古代匈奴的單於呼韓邪,這裡泛指匈奴或外族首領。
  • 緩轡:放松韁繩,使馬慢行,這裡表示恭敬地通過。

繙譯

渭河從鳥鼠山發源,曏東流曏黃河。 河流到了潼關變得氣勢磅礴,滋潤著廣濶的肥沃田野。 潼關附近的雙橋,倣彿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橋梁,七條河流滙聚成波濤。 往日皇朝的威嚴震撼四方,外族首領恭敬地緩緩通過。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渭河的壯濶景象和歷史意義。詩中,“渭源從鳥鼠”點明了渭河的發源地,而“東走曏黃河”則展現了其流曏。通過“勢到潼關大”和“膏流沃野多”,詩人贊美了渭河的雄偉及其對土地的滋養。後兩句通過比喻和歷史典故,表達了渭河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皇朝的威嚴和外族的敬畏。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展現了自然景觀的壯美,又蘊含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