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京闕(jīng què):指京城。
- 節度(jié dù):古代官名,掌握一方軍事和民政大權。
- 奸雄(jiān xióng):指奸詐而有野心的政治人物。
- 割據(gē jù):指地方勢力佔據一方,與中央政權對抗。
- 徵誅(zhēng zhū):征討和誅殺。
- 輦路(niǎn lù):古代帝王車駕所經之路。
- 陵門(líng mén):陵墓的門。
- 三垂岡(sān chuí gāng):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雄圖(xióng tú):宏偉的計劃或抱負。
翻譯
發憤收復京城,當時的節度使卻無所作爲。 奸詐的野心家們紛紛割據一方,父子二人一同出征討伐。 帝王車駕所經之路已被秋草遮蔽,陵墓門前夜烏哀鳴。 在三垂岡上流淚,年老時更加惋惜那未竟的雄心壯志。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歷史變遷的感慨和對英雄未竟事業的惋惜。詩中,「發憤收京闕」展現了詩人對收復失地的渴望,而「奸雄紛割據」則揭示了當時社會的動盪和混亂。後兩句通過對輦路和陵門的描繪,營造出一種淒涼和哀怨的氛圍。最後,「三垂岡上淚」和「老去惜雄圖」直接抒發了詩人對英雄壯志未酬的深深遺憾。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歷史的深刻思考和對英雄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