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桃浦諸故知即事五首

· 王逢
素癡得名侯君房,自享大案焦徵羌。 莫嫌衛旌不舉箸,口簡授使多嚴光。 世間堪鄙是何物,糞上之英褌中蝨。 後園石壁倚秋林,醉有髫孫旁執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素癡:指純樸而有些愚鈍的人。
  • 侯君房:人名,此処可能指某位歷史或傳說中的人物。
  • 大案:指重要的案件或事務。
  • 焦征羌:人名,可能指某位歷史或傳說中的人物。
  • 衛旌:人名,可能指某位歷史或傳說中的人物。
  • 口簡:口頭命令或指示。
  • 嚴光:人名,東漢時期的隱士,以清高著稱。
  • 糞上之英:比喻卑鄙無恥的人。
  • 褌中虱:比喻睏於狹小環境中的小人。
  • 髫孫:指幼小的孫子。

繙譯

純樸而有些愚鈍的人因侯君房而得名,自己享受著処理重要案件如焦征羌般的榮耀。不要嫌衛旌不擧筷,他口中的命令和指示多如嚴光般清高。世間最可鄙的是什麽?是那些如同糞土上的花朵、褲襠中的虱子般的小人。後園的石壁依傍著鞦林,醉意中有個幼小的孫子在旁邊執筆。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幾位歷史或傳說中人物的提及,展現了作者對於純樸與清高品質的贊美,同時對世俗中的卑鄙小人進行了諷刺。詩中“素癡”與“大案”形成對比,突出了純樸者的非凡成就。而“糞上之英褌中虱”則形象地描繪了那些卑鄙小人的可鄙形象。最後,詩人在鞦林石壁間,醉意中看到孫子執筆,流露出一種超脫世俗、享受天倫之樂的情感。

王逢

元明間常州府江陰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頌》,臺臣薦之,稱疾辭。避亂於淞之青龍江,再遷上海烏泥涇,築草堂以居,自號最閒園丁。辭張士誠徵闢,而爲之劃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學錄用,有司敦迫上道,堅臥不起。自稱席帽山人。詩多懷古傷今,於張氏之亡,頗多感慨。有《梧溪詩集》七卷,記載元、明之際人才國事,多史家所未備。 ► 28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