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鬍子遊學正
註釋
- 章甫:古代儒生的帽子,這裏指儒生。
- 柱史:古代官名,這裏指道家。
- 玄牝門:道家術語,指深奧的道。
- 輪迴:佛教術語,指生死輪迴。
- 巫覡:古代的巫師。
- 禳禜:古代的祭祀活動,以求消除災禍。
- 粉黛:指女子化妝用的粉和黛,這裏指女子。
- 婚娉:指婚姻。
- 羶醟:指酒肉。
- 夸毗:指誇大其詞。
- 搶攘:指戰亂。
- 閭閻:指民間。
- 冷官:指官職不顯赫。
- 甯戚:人名,春秋時期齊國大夫。
- 曾點:人名,春秋時期魯國大夫。
- 子朱子:指朱熹。
- 顓宰柄:指掌握大權。
- 韶音:指美好的音樂,這裏比喻儒學。
- 榛蔓:指雜草,比喻異端邪說。
- 淵靚:指深邃明淨。
翻譯
世俗之人紛紛擾擾,儒生們似乎並不爭強好勝。不爭強好勝的原因是什麼呢?是因爲佛教和道教的橫行。我說其實不是這樣的,請讓我分別說說他們的行爲。從古至今,儒道一直是正統。道家專注於保持清淨,而佛教則詭異地追求長生,妄圖改變天命。佛教中的靈山修行,錯誤地將氣當作性。輪迴的說法難道是真的嗎?其中的怪異和謬誤無法探究。兩者都是可鄙的,巫師們進行祭祀以求消除災禍。愚昧的人們被這些幻說迷惑,往往陷入困境。既然說身出家,卻還奢侈地進行婚姻。難道不應該與鬼神交流嗎?酒肉已經足夠羶腥。這些人誇大其詞,內心空虛外表卻顯得強盛。我們讀的是什麼書?從堯舜到孔孟。在戰亂之後,學校幸好沒有被廢棄。貧困的人隱藏在民間,甘願忍受飢寒。有的人做官,即使官職不顯赫又有什麼關係。甯戚半夜唱歌,曾點在暮春吟詠。求自己勝過求別人,自我尊重怎能輕視。東家的朱熹,他的著作貫穿百聖。他的遺言一一存在,足以照亮我們的道路。反省和觀察中達到和諧,存養的意義在於敬畏。向上追溯到周程張,他們並不專門掌握大權。他們有功於這文化,如同揭開日月的鏡子。美好的音樂一旦迴歸,佛教和道教就會像衛鄭一樣嘈雜。他們自己在雜草中迷失,而我這裏的松柏依然堅韌。縱觀歷史記載,沒有學問的人治理國家。他們在喪亡中竊取威福,依賴巧妙的命令。異端邪說尋找機會,張開大嘴進行譏諷評論。前賢貴在內在修養,蘊藏的才華寧可等待聘用。確實有飯不足,不羨慕廚房的清潔。努力吧,你的這次旅行,始終保持深邃明淨。萬一遇到奇遇,定會爲蒼生帶來慶祝。否則就回來,預先告誡菊徑迎接。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儒、道、佛三教的比較,強調了儒學的正統地位和重要性。詩人批評了道教和佛教的某些教義和行爲,認爲它們誤導了人們,而儒學則是從古至今的正道。詩中還表達了對學問和修養的重視,鼓勵人們自我反省和提升,追求內在的和諧與敬畏。同時,詩人也表達了對朱熹等儒家先賢的敬仰,認爲他們的學問和思想對後世有着深遠的影響。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體現了詩人對儒學的熱愛和對異端邪說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