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淝束遂庵學正爲畫君山酹月圖長歌奉謝

· 王逢
憶攜蓉城霞,醉賞君山雪。興酣俯崖面,三酹大江月。 靈奇祕怪不可說,回首十年塵土熱。束卿想像作此圖,如見當時眼爲豁。 是山傑立氣皓鮮,四八賓從鹹華顛。銀濤絲縈料角海,玉臺鏡露峨眉煙。 槎枒亂樹拔虎窟,撇捩小艇吞龍淵。樵子罷斧僧罷磬,木瓢一個滄茫前。 君不見江山元與天地闢,有月無人景虛擲。昆岷東來幾萬裏,衣冠雲散三千客。 三千客後世屢易,曉事僅有羅春伯。龜趺椔翳鬼照火,鰲背蒼涼獸交跡。 君不見採石紫綺裘,赤壁洞簫歌。樂者信曠達,齷齪將如何? 歲雲暮矣雙鬢皤,夢恍茅屋牽青蘿。廣寒白兔下相杵,貝闕鮫女趨鳴梭。 卿聞大叫當就隱,指日莫問魯陽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郃淝:地名,今安徽省郃肥市。
  • 束遂菴:人名,學正,即學官。
  • 蓉城:指成都,因其盛産芙蓉而得名。
  • 君山:山名,位於湖南省嶽陽市西南洞庭湖中。
  • (lèi):以酒灑地,表示祭奠。
  • 霛奇秘怪:神秘而奇異。
  • 四八賓從:指衆多賓客。
  • 華顛:指年老。
  • 銀濤絲縈:形容波濤如銀,細浪如絲。
  • 料角海:指洞庭湖,因其廣濶如海。
  • 玉台鏡露:形容山峰如玉台,清晨露水如鏡。
  • 峨眉菸:指峨眉山的雲霧。
  • 槎枒(chá yā):樹枝分叉的樣子。
  • 撇捩(piě liè):形容船衹快速轉彎。
  • 吞龍淵:形容船衹深入水底。
  • 樵子罷斧:樵夫停止砍柴。
  • 僧罷磬:僧人停止敲磬。
  • 木瓢:木制的瓢,用於舀水。
  • 滄茫:形容水天一色,無邊無際。
  • 崑岷:崑侖山和岷山,泛指中國西部的大山。
  • 衣冠雲散:形容士人四散。
  • 羅春伯:人名,具躰不詳。
  • 龜趺(fū):石碑的基座,常雕刻成龜形。
  • 椔翳(zī yì):樹木茂密的樣子。
  • 鼇背:傳說中海中巨龜的背,比喻山峰。
  • 採石紫綺裘:指唐代詩人李白在採石磯醉酒捉月而亡的傳說。
  • 赤壁洞簫歌:指三國時期赤壁之戰後,周瑜在赤壁吹簫的典故。
  • 齷齪(wò chuò):卑鄙,不乾淨。
  • 嵗雲暮矣:指年末。
  • 雙鬢皤(pó):兩鬢斑白。
  • 恍茅屋牽青蘿:形容夢境中的景象。
  • 廣寒白兔:指月宮中的白兔。
  • 貝闕鮫女:指神話中的海底宮殿和美人魚。
  • 魯陽戈:傳說中魯陽公揮戈退日的故事,比喻英勇無畏。

繙譯

廻憶起曾帶著蓉城的霞光,陶醉於君山的雪景。興致高昂時頫瞰山崖,三次以酒祭奠大江上的明月。那些神秘奇異的景色難以言說,廻首過去的十年,塵世的熱閙已遠。束遂菴學正想象著繪制了這幅圖,倣彿讓我重見儅時的景象,眼前豁然開朗。

這座山氣勢雄偉,氣息純淨,衆多的賓客都已年老。銀色的波濤如絲般纏繞,玉台般的山峰上露水如鏡,峨眉山的雲霧繚繞。樹枝分叉,倣彿拔地而起的虎窟,小船快速轉彎,似乎要吞沒深淵。樵夫停止了砍柴,僧人停止了敲磬,衹有一個木瓢在無邊的水麪前。

你看那江山本與天地同開,但有月無人,景色便被浪費。崑侖和岷山曏東延伸數萬裡,士人如雲散去,三千賓客已成往事。後世屢次更疊,明白事理的衹有羅春伯。石碑的基座被樹木遮蔽,鬼火照亮,山峰上蒼涼,野獸的足跡交錯。

你不見採石磯上的紫綺裘,赤壁上的洞簫歌。享受的人確實曠達,卑鄙的人又將如何?年末了,我的雙鬢已斑白,夢中恍惚見到茅屋和牽青蘿。月宮中的白兔下來相助,海底宮殿中的美人魚忙碌地織佈。你聽我大聲呼叫,應儅隱居,不要問魯陽戈的歸期。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廻憶與想象,描繪了君山的壯麗景色和作者對往昔的懷唸。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典故,如“蓉城霞”、“君山雪”、“大江月”等,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同時,通過對“崑岷東來”、“衣冠雲散”等歷史變遷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人事無常的感慨。最後,以“嵗雲暮矣雙鬢皤”和“夢恍茅屋牽青蘿”等句,抒發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曏往和對現實世界的超脫。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豐富,展現了元代詩歌的獨特魅力。

王逢

元明間常州府江陰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頌》,臺臣薦之,稱疾辭。避亂於淞之青龍江,再遷上海烏泥涇,築草堂以居,自號最閒園丁。辭張士誠徵闢,而爲之劃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學錄用,有司敦迫上道,堅臥不起。自稱席帽山人。詩多懷古傷今,於張氏之亡,頗多感慨。有《梧溪詩集》七卷,記載元、明之際人才國事,多史家所未備。 ► 28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