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十六羅漢畫像
一釋迦佛起天竺,羅漢五百又十六。中華止繪十六僧,貫休十八老筆續。
千無萬無無更無,芥子須彌一掃俱。阿字義門總深入,畫圖豈止伐顓臾。
咄,伏虎降龍兩尊者,此卷寫一犬如獅一仙鶴,精妙絲毫無苟且。
筆墨遊戲真,古今劫火燃。捲起短軸且飲酒,西窗萬里開青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天竺 (tiān zhú):古印度。
- 貫休:唐代僧人,也是著名的畫家和詩人。
- 芥子須彌:佛教用語,芥子代表極小,須彌代表極大,比喻事物的相對性。
- 阿字:佛教用語,指佛教的深奧義理。
- 顓臾 (zhuān yú):古代國名,這裏可能指一般的繪畫作品。
- 咄 (duō):嘆詞,表示驚訝或斥責。
- 伏虎降龍:指佛教中的兩位尊者,即伏虎羅漢和降龍羅漢。
- 苟且 (gǒu qiě):馬虎,不認真。
- 劫火:佛教用語,指世界毀滅時的大火。
翻譯
一位釋迦佛從印度興起,有五百零十六位羅漢。在中國只畫了十六位僧人,貫休以他十八歲的老練筆法繼續創作。 千千萬萬都不再有,芥子須彌一掃而空。深入佛教的深奧義理,這幅畫不僅僅是描繪顓臾國。 哎呀,伏虎降龍兩位尊者,這卷畫中描繪了一隻像獅子一樣的狗和一隻仙鶴,其精妙之處絲毫不馬虎。 筆墨遊戲真實無比,古今劫火燃燒。捲起短軸,邊飲酒邊欣賞,西窗之外,萬里青天展開。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佛教中的羅漢畫像,展現了作者對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藝術上的精湛技藝。詩中提到的「芥子須彌」和「阿字義門」等佛教用語,顯示了作者對佛教哲理的深入探討。同時,通過對比貫休的畫作和自己的創作,表達了作者對自己藝術造詣的自信。最後,詩中的「筆墨遊戲真,古今劫火燃」則體現了作者對藝術創作的嚴肅態度和對藝術永恆價值的認識。整首詩既是對佛教文化的讚美,也是對藝術創作的自我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