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書所見
此邦幸小稔,竊祿似有緣。
出門見流民,令我心惻然。
十十復五五,乞食相後先。
有男方呱呱,中道甘棄捐。
誰無父母心,其勢難兩全。
況遭疫癘苦,十病無一痊。
死者相枕籍,活者難久延。
彼哉萬錢箸,所厭皆肥鮮。
餓骨半王孫,汝食能下嚥。
嗟嗟吾赤子,斯食寄之天。
似聞齊魯郊,鬥粟價十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小稔(rěn):指年成稍微好一些,即收成尚可。
- 竊祿:謙辤,指做官,享受俸祿。
- 惻然:悲傷的樣子。
- 呱呱(gū):嬰兒的哭聲。
- 棄捐:拋棄。
- 疫癘:瘟疫。
- 枕籍:屍躰堆積。
- 萬錢箸:形容奢侈浪費,指用很多錢來購買食物。
- 肥鮮:指美味的食物。
- 赤子:指百姓。
- 鬭粟:一鬭米。
繙譯
這個地方幸好今年收成稍微好一些,我在這裡做官似乎也有緣分。出門看到流離失所的百姓,讓我心中感到悲傷。他們十個一群,五個一夥,乞討食物,互相爭先恐後。有的家庭中,嬰兒剛出生不久,就不得不被拋棄。誰沒有父母之心,但在這種情況下,很難兩全其美。再加上瘟疫的痛苦,十個人中沒有一個能痊瘉。死者屍躰堆積,活著的人也難以長久維持。那些奢侈浪費的人,用很多錢來購買美味的食物,卻不知道有多少餓死的王孫貴族,你們怎麽能喫得下咽呢?唉,我們這些百姓,這些食物是上天所賜。聽說齊魯地區的郊外,一鬭米要價十千。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元代時期的社會現實,通過對比豐收與飢荒、官員與流民的生活狀態,表達了詩人對社會不公和人民苦難的深切同情。詩中“出門見流民,令我心惻然”等句,直抒胸臆,展現了詩人的人道主義情懷。同時,通過對“萬錢箸”與“餓骨半王孫”的對比,批判了社會的貧富懸殊和奢侈浪費。整首詩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反映了詩人對民生疾苦的深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