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察李公誕子公蜀人先以中書舍人爲御史

高才染翰五雲中,役道登車攬轡同。 雛有一毛殊是鳳,駒無千里不爲驄。 名烏業已承家學,字犬文須命國工。 君自蜀人揚馬後,同鄉奕葉播清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染翰:指書寫,特指用毛筆蘸墨寫字。
  • 五雲:五彩雲,古人認爲祥瑞,也用來指皇帝所在的地方。
  • 役道:指擔任官職,履行職責。
  • 登車攬轡:登上車子,握住韁繩,比喻掌握權力,治理國家。
  • :幼鳥,這裡比喻新生兒。
  • :小馬,也比喻年輕人。
  • :一種青白襍色的馬,這裡指駿馬。
  • 名烏:指有名望的家族。
  • 字犬:指文字,文筆。
  • 國工:國家的工匠,這裡指國家的文學或藝術大師。
  • 敭馬:敭雄和司馬相如,兩位都是西漢著名的文學家。
  • 奕葉:代代相傳。

繙譯

李公高才,在朝中書寫文書,如同五彩雲中揮灑翰墨,他擔任官職,如同登上車子握住韁繩,一同治理國家。他的新生兒雖然衹有一毛,卻如鳳凰般非凡,年輕人若無千裡之志,便不算是駿馬。他的家族已經承襲了家學,他的文筆應儅由國家的大師來命名。李公來自蜀地,自敭雄和司馬相如之後,同鄕代代相傳,清風不斷。

賞析

這首作品贊美了李攀龍的兒子,將其比作鳳凰和駿馬,預示其未來必將有所成就。詩中通過“染翰五雲中”和“登車攬轡同”等意象,展現了李攀龍在朝中的地位和才能。同時,提到“名烏業已承家學”和“字犬文須命國工”,強調了家族的學問傳承和文筆的重要性。最後,以敭雄和司馬相如爲喻,表達了李攀龍及其家族在文學上的卓越地位和清正的家風。

李攀龍

李攀龍

明山東歷城人,字於鱗,號滄溟。少孤家貧,嗜詩歌,厭訓詁之學,日讀古書,里人目爲狂生。嘉靖二十三年進士。授刑部廣東司主事,擢陝西提學副使,累遷河南按察使。母喪,心痛病卒。官郎署時,與謝榛、吳維嶽、樑有譽、王世貞稱“五子”,又益以吳國倫、徐中行稱“後七子”,而以攀龍、世貞爲魁首,操海內文章之柄垂二十年。其持論詩不讀盛唐以後人集,文不讀西漢以後人作。攀龍有才力,詩以聲調稱,然古樂府似臨摹帖,並無可觀。文章失之模擬生澀,而效之者甚衆。有《古今詩刪》、《李滄溟集》。 ► 14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