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懷詩懷元美

琅琊山上越王臺,秋色高臨海色開。 莫向中原看落日,浮雲萬里爲君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瑯琊(láng yá):古代地名,今山東省臨沂市境內。
  • 越王台:古代越國的王台,位於瑯琊山上,是越王勾踐的遺址。
  • 海色:指海邊的景色。
  • 中原:指中國黃河中下遊地區,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中心。
  • 浮雲:比喻變幻無常的事物或人的命運。

繙譯

在瑯琊山上的越王台,鞦天的景色映襯著海邊的風光。 不要廻頭望曏中原的落日,那萬裡飄來的浮雲,正是爲了你而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瑯琊山越王台鞦日的壯麗景色,通過“鞦色高臨海色開”一句,展現了山海相映的宏大景象。後兩句“莫曏中原看落日,浮雲萬裡爲君來”,則帶有哲理意味,提醒人們不要沉溺於過去的煇煌(中原的落日),而應關注眼前的變化和機遇(浮雲萬裡)。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時代變遷的感慨和對未來的期待。

李攀龍

李攀龍

明山東歷城人,字於鱗,號滄溟。少孤家貧,嗜詩歌,厭訓詁之學,日讀古書,里人目爲狂生。嘉靖二十三年進士。授刑部廣東司主事,擢陝西提學副使,累遷河南按察使。母喪,心痛病卒。官郎署時,與謝榛、吳維嶽、樑有譽、王世貞稱“五子”,又益以吳國倫、徐中行稱“後七子”,而以攀龍、世貞爲魁首,操海內文章之柄垂二十年。其持論詩不讀盛唐以後人集,文不讀西漢以後人作。攀龍有才力,詩以聲調稱,然古樂府似臨摹帖,並無可觀。文章失之模擬生澀,而效之者甚衆。有《古今詩刪》、《李滄溟集》。 ► 14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