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畎畝(quǎn mǔ):田地,田間。
- 蒼生:指百姓。
- 閭閻(lǘ yán):古代平民居住的地區,也指平民。
- 白屋:指平民的房屋,也泛指沒有裝飾的簡陋房屋。
- 覽章:閱讀奏章。
- 昃日(zè rì):日落時分。
- 露禱:在露天進行的祈禱。
- 深更:深夜。
- 疑獄:難以判決的案件。
- 憫:同情,憐憫。
- 戍兵:守衛邊疆的士兵。
- 寬恤:寬大體恤。
- 詔:皇帝的命令或文告。
- 朝野:朝廷和民間。
- 吞聲:忍住聲音,不敢出聲。
翻譯
我心中牽掛着田間的百姓,對那些住在簡陋房屋中的平民充滿情感。每當閱讀奏章時,總是到了日落時分,而在露天祈禱則必定是在深夜。年歲乾旱時,我憂慮那些難以判決的案件;天氣寒冷時,我同情那些守衛邊疆的士兵。儘管朝廷留下了寬大體恤的詔令,但朝野上下都只能忍住聲音,不敢出聲。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百姓的深切關懷和對國家大事的憂慮。詩中,「畎畝蒼生念,閭閻白屋情」展示了詩人對平民生活的關注和同情;「歲旱憂疑獄,天寒憫戍兵」則體現了詩人對國家時局的憂慮和對士兵的同情。整首詩語言簡練,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深厚的人文情懷和對國家命運的關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