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畫贈古景脩
誠齋古君子,肥遁樂丘園。
古姓仍古心,心古古道存。
簪組知束縛,自畏及兒孫。
野興時小酌,鳴琴侑匏尊。
或挾種樹書,兀坐蒼松根。
齋中不尚畫,青山待開門。
而我遺此幛,無乃遼東豚。
把之但微笑,嗒然無一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誠齋:古景脩的齋號,這裏指古景脩本人。
- 肥遁:指隱居避世,享受田園生活。
- 丘園:指田園,鄉村。
- 簪組:古代官員的冠帶,這裏指官職。
- 束縛:限制,約束。
- 野興:指在野外的興致。
- 鳴琴:彈琴。
- 侑:勸人飲食。
- 匏尊:用葫蘆製成的酒器。
- 種樹書:關於種植樹木的書籍。
- 兀坐:獨自坐着。
- 蒼松:青松。
- 遺:贈送。
- 幛:畫幛,即畫軸。
- 遼東豚:指遼東的豬,比喻無用之物。
- 嗒然:形容心不在焉,無所事事的樣子。
翻譯
古景脩先生,是一位真正的君子,他樂於隱居在田園之中,享受着簡樸的生活。他的姓氏和心靈都是古老的,心中存有古人的道德。他知道官職會帶來束縛,因此自己避免,也告誡兒孫。在野外的興致來臨時,他會小酌一番,彈琴助興,用葫蘆酒器勸酒。有時,他會帶着種植樹木的書籍,獨自坐在青松之下。他的齋中不掛畫作,因爲門外的青山就是最好的風景。而我卻送給他這幅畫軸,豈不是像送遼東的豬一樣無用?他接過畫軸,只是微笑,一言不發,心不在焉。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古景脩的隱居生活和他的高潔品格。通過對比官職的束縛與田園生活的自由,表達了作者對簡樸自然生活的嚮往和對古道熱腸的讚美。詩中「齋中不尚畫,青山待開門」一句,巧妙地以青山爲畫,展現了古景脩超脫世俗的藝術品味。結尾的微笑和無言,更是以簡潔的筆觸勾勒出了古景脩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