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葉蒲團歌贈葉世美

江南六月火雲卷。家家人制蒲葵扇。餘葉留將緝綠蓑,山僧巧設閒方便。 規成璧月影團團,堪作蒲團堪作簟。碧眼胡僧航海來,手裏摩挲目未見。 有時胡跪白真言,有時趺坐拈珠串。茆檐向月轉經殘。 一片琉璃掛壁寒。中林借作常供具,棐幾明窗靜處安。 閒階淨掃明如拭,剝啄無人戶返關。泉聲戰茗來鬆閣,花影移陰過藥欄。 攜將芳徑襯苔滑,藉向花茵點蕊斑。青蒲葉葉具禪意。 輸與中林識真味。銷金帳裏紅氍毹,幾人抹殺閒風致。 虛白道人口談天。方牀木板坐無氈。寄與中林栲栳物,倦時好枕石頭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蒲葵:一種常綠喬木,葉大,可制扇、笠等。
  • :(jī)把麻析成縷連接起來。
  • 摩挲:(mā sā)用手輕輕按着並一下一下地移動。
  • 真言:指佛教的咒語。
  • 趺坐:(fū zuò)佛教徒盤腿端坐的姿勢。
  • 剝啄:(bō zhuó)象聲詞,敲門或下棋聲。
  • 氍毹:(qú shū)毛織的地毯。

翻譯

江南六月熱得火雲翻卷。家家戶戶都製作蒲葵扇。剩餘的葉子留下用來編織綠蓑衣,山中僧人巧妙地設計出這閒適宜用的物件。 製作成圓形似璧玉般的月影,既可以當作蒲團又可以當作竹蓆。碧眼的胡僧從海上航行而來,拿在手裏摩挲着眼睛都看不夠。 有時候跪着唸誦白真言,有時候趺坐手拈珠串。茅屋檐下對着月光誦讀經文直到殘剩。 一片如同琉璃般的東西掛在牆壁上泛着寒意。在樹林中借來作爲日常供奉之物,在几案和明亮窗戶安靜之處安放。 空閒的臺階打掃得乾淨明亮如同擦拭過,敲門無人門關上。泉水聲伴着煮茶之聲來到鬆閣,花影移動遮住藥欄的陰影。 攜帶它走在芳香的小路上襯着苔蘚溼滑,靠在花地毯上點綴着花瓣上的斑點。青蒲的葉子都具有禪意。 輸給了樹林中能領會真味的事物。銷金帳中紅色的毛氈,有幾人抹殺了這閒適宜人的情致。 虛白道人口中談論天地。方牀木板上坐着連毛氈都沒有。寄給樹林中像栲栳的東西,疲倦時可以好好枕着石頭睡覺。

賞析

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蒲團的製作及用途,以及與之相關的人物和場景。詩中展現了江南六月的炎熱天氣,突出了蒲葵扇、蒲團的實用價值。從胡僧對蒲團的新奇喜愛,到其在宗教活動中的應用,再到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場景如經讀、茶飲等,蒲團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時描繪了一些具有禪意的景象,如蒲葉的禪意、月光下的情景等,營造出一種恬靜、閒適且充滿禪意的氛圍。通過將蒲團與其他華麗之物,如銷金帳裏的紅氍毹進行對比,強調了其樸素而獨特的魅力。整首詩語言優美,富有生活氣息和禪意韻味,讓人對蒲團及其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境界有了深刻的感受。

李之世

李之世,字長度,號鶴汀。新會東亭人。以麟子。明神宗萬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舉人。晚年始就瓊山教諭,遷池州府推官。未幾移疾罷歸。著作極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遊》、《南歸》、《雪航》、《家園》、《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諸集。傳世者有《鶴汀集》十卷,其中詩集七卷、文集二卷,卷一〇附錄其弟李之標文度《鳧渚集》。原刻《朱厓集》,一集《浮槎草》,二集《可廬草》,三集《歇園草》,四集《和蘇草》,五集《韻語》,今已不傳,惟附見於《鶴汀集》之中。《鶴汀集》前有李本寧《圭山副藏敘》、韓上桂《北遊草敘》二文,可供參考。康熙《新會縣誌·藝文下》錄其詩三十一首、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八首,《明詩紀事》六首。《鶴汀集》錄有邑志小傳、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一有傳。 ► 13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