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節婦

· 沈周
呂家有小姑,許嫁石家郎。石家罹法網,合族無留行。 里豪復求婚,趁此事更張。慇勤媒氏蜜爲口,不知小姑鐵作腸。 誓雲生死石家婦,有腳不踏他人堂。皇天后土憫節義,石郎不久仍還鄉。 流蘇嫋嫋開洞房,春風吹入雙鴛鴦。百年伉儷只三月,明鏡忽破無完光。 拔我黃金釵,脫我明珠璫。東市買棺斂,西山買高岡。 土中先鑿合歡穴,怨骨待共他年藏。此身已死心未亡,身上不著新衣裳。 有身苦無兒女託,養老來依諸弟傍。只今含笑入地下,七十八年雙鬢蒼。 君不見鬆枯尚有節,蘭槁還留香。節婦之名不可泯,當與萬世扶綱常。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lí):遭受。
  • 合族:全族。
  • 留行:留下。
  • 里豪:地方上的豪強。
  • 媒氏:媒人。
  • 鐵作腸:比喻意志堅定,不動搖。
  • 流蘇:一種裝飾品,常用於帳幔或衣物邊緣。
  • 嫋嫋 (niǎo niǎo):形容輕盈柔美的樣子。
  • 洞房:新婚夫婦的臥室。
  • 鴛鴦:比喻夫妻。
  • 伉儷 (kàng lì):夫妻。
  • 明鏡:比喻婚姻。
  • (dāng):古代婦女戴在耳垂上的裝飾品。
  • 合歡穴:夫妻合葬的墓穴。
  • 綱常:指社會倫理道德的基本準則。

翻譯

呂家有個小女兒,許配給了石家的兒子。石家不幸遭受法律的制裁,全族人都被迫離開。 地方上的豪強又來求婚,趁機改變局面。媒人殷勤地用甜言蜜語勸說,卻不知道小姑的心如鐵石般堅定。 她發誓生是石家人,死是石家鬼,絕不會踏入別人的家門。皇天后土憐憫她的節義,不久石家的兒子就回到了家鄉。 輕盈的流蘇裝飾着新婚的洞房,春風吹拂着成雙的鴛鴦。百年的夫妻生活只有三個月,婚姻的明鏡突然破碎,不再完整。 她拔下自己的金釵,脫下明珠耳環。在東市買了棺材,在西山買了高崗。 在土中先挖好合歡的墓穴,等待着將來與丈夫一同安葬。雖然身體已死,但心未亡,身上不穿新衣裳。 沒有兒女可以託付,年老時依靠在弟弟們的身邊。如今她含笑離世,七十八歲,雙鬢已蒼白。 你看那松樹雖枯仍有節,蘭花雖凋仍留香。節婦的名聲不可磨滅,她將永遠支撐着萬世的倫理道德。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講述呂家小姑堅守婚約、忠貞不渝的故事,展現了她的高尚品德和堅定信念。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象徵,如「鐵作腸」、「明鏡忽破」等,生動地描繪了小姑的內心世界和她的悲慘命運。同時,通過對比松樹和蘭花,強調了節婦的節操和美德,表達了對其深深的敬意和讚美。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是對傳統節婦形象的深刻描繪和頌揚。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啓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畫家,吳門畫派的創始人,明四家之一,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歲(虛八十三歲)。不應科舉,專事詩文、書畫,是明代中期文人畫“吳派”的開創者,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明四家”。傳世作品有《廬山高圖》、《秋林話舊圖》、《滄州趣圖》。著有《石田集》、《客座新聞》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