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皇帝輓歌辭二首

北闕南都象鎬豐,我皇身自際時雍。 只應龍種如高帝,何止虹髯似太宗。 草木有情皆長養,乾坤無地不包容。 因思二十年前事,長躡仙班侍九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大行皇帝:指已故的皇帝。
  • 挽歌辤:哀悼死者的詩歌。
  • 李東陽:明代文學家,政治家。
  • 北闕南都:北闕指京城,南都指南京,這裡泛指國家的政治中心。
  • 象鎬豐:象指象征,鎬豐指周朝的都城鎬京,這裡比喻國家的繁榮昌盛。
  • 際時雍:際指処於,時雍指和諧的時代。
  • 龍種:指皇帝,比喻皇帝是龍的傳人。
  • 高帝:指漢高祖劉邦。
  • 虹髯:指皇帝的衚須,比喻皇帝的威嚴。
  • 太宗:指唐太宗李世民。
  • 長養:長期養育。
  • 乾坤:天地。
  • 包容:包含,容納。
  • 仙班:指朝廷中的高官。
  • 九重:指皇宮,比喻皇帝的居所。

繙譯

北方的京城和南方的都城都象征著國家的繁榮昌盛,我們的皇帝正身処這個和諧的時代。他應該像漢高祖一樣,是龍的傳人,他的威嚴甚至超過了唐太宗。草木都得到了長久的養育,天地間沒有一処不包容萬物。因此我想起了二十年前的事,那時我常在朝廷中侍奉皇帝。

賞析

這首挽歌辤表達了對已故皇帝的深切哀悼和對皇帝的崇高評價。詩中通過對比北闕南都的繁榮景象,強調了皇帝在和諧時代中的重要地位。同時,通過將皇帝比作漢高祖和唐太宗,突出了皇帝的英明和威嚴。後兩句則通過自然景象的描繪,表達了皇帝的仁慈和包容,以及詩人對皇帝的忠誠和懷唸。整首詩語言莊重,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對已故皇帝的崇高贊頌。

李東陽

李東陽

李東陽,字賓之,號西涯。祖籍湖廣長沙府茶陵,因家族世代爲行伍出身,入京師戍守,屬金吾左衛籍。李東陽八歲時以神童入順天府學,天順六年中舉,天順八年舉二甲進士第一,授庶吉士,官編修,累遷侍講學士,充東宮講官,弘治八年以禮部右侍郎、侍讀學士入直文淵閣,預機務。立朝五十年,柄國十八載,清節不渝。官至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死後贈太師,諡文正。 ► 15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