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阻風

永夜潮聲怒未休,湖光東望貼天浮。 可憐一葉扁舟雨,空載長江萬斛愁。 水面時行青草堰,浪痕高過白沙洲。 誰雲京路平如砥,苦海風波不自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永夜:長夜。
  • 潮聲:潮水發出的聲音。
  • 怒未休:形容潮水聲大且持續不斷。
  • 湖光:湖面的波光。
  • 貼天浮:形容湖面波光粼粼,彷彿與天空相連。
  • 一葉扁舟:形容小船像一片葉子。
  • 萬斛愁:形容極多的愁苦。斛,古代容量單位,十鬥爲一斛。
  • 青草堰:長滿青草的堤壩。
  • 浪痕:波浪留下的痕跡。
  • 白沙洲:白色的沙灘。
  • 京路:通往京城的道路。
  • 平如砥:平坦如磨刀石。
  • 苦海:比喻極困苦的境地。
  • 不自由:無法自主,受限制。

翻譯

長夜中潮水的聲音怒吼着未曾停歇,向東望去,湖面的波光彷彿貼着天空漂浮。可憐那像一片葉子般的小船,在雨中空載着長江般深重的憂愁。水面時而流經長滿青草的堤壩,波浪的痕跡高高地越過了白色的沙灘。誰說通往京城的道路平坦如磨刀石,這苦海中的風波讓人無法自主。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湖口遭遇風浪時的深切感受。通過「永夜潮聲怒未休」和「湖光東望貼天浮」的描繪,展現了夜晚潮水的洶涌和湖面的遼闊。後兩句「可憐一葉扁舟雨,空載長江萬斛愁」則巧妙地運用比喻,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無盡憂愁。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對人生苦難的深刻體驗。

李之世

李之世,字長度,號鶴汀。新會東亭人。以麟子。明神宗萬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舉人。晚年始就瓊山教諭,遷池州府推官。未幾移疾罷歸。著作極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遊》、《南歸》、《雪航》、《家園》、《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諸集。傳世者有《鶴汀集》十卷,其中詩集七卷、文集二卷,卷一〇附錄其弟李之標文度《鳧渚集》。原刻《朱厓集》,一集《浮槎草》,二集《可廬草》,三集《歇園草》,四集《和蘇草》,五集《韻語》,今已不傳,惟附見於《鶴汀集》之中。《鶴汀集》前有李本寧《圭山副藏敘》、韓上桂《北遊草敘》二文,可供參考。康熙《新會縣誌·藝文下》錄其詩三十一首、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八首,《明詩紀事》六首。《鶴汀集》錄有邑志小傳、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一有傳。 ► 13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