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省風俗與從侄成緒遊山水中道先歸寄示

累宵同燕酌,十舍攜徵騎。 始造雙林寂,遐搜洞府祕。 羣峯繞盤鬱,懸泉仰特異。 陰壑雲鬆埋,陽崖煙花媚。 每慮觀省牽,中乖遊踐志。 我尚山水行,子歸棲息地。 一操臨流袂,上聳幹雲轡。 獨往倦危途,懷衝寡幽致。 賴爾還都期,方將登樓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累宵:連夜。
  • 燕酌:宴飲。
  • 十舍:十天的路程。
  • 徵騎:遠行的馬。
  • 雙林:指佛教聖地,也泛指山林。
  • 遐搜:遠尋。
  • 洞府:指深邃的山洞,常用來比喻隱居或修煉的地方。
  • 盤鬱:曲折幽深。
  • 懸泉:懸掛的泉水,指瀑布。
  • 特異:特別,與衆不同。
  • 陰壑:陰暗的山谷。
  • 陽崖:陽光照射的山崖。
  • 觀省:觀察和省思。
  • 遊踐:遊覽和實踐。
  • :衣袖。
  • 幹雲轡:高聳入雲的馬繮,比喻高遠的志向或目標。
  • 獨往:獨自前往。
  • 懷衝:胸懷沖淡,指心境平和。
  • 寡幽致:少有幽靜的情致。
  • 賴爾:依賴你。
  • 還都期:返回都城的日期。
  • 登樓遲:遲緩地登上樓臺,指期待未來的相聚。

翻譯

連夜與衆人宴飲,十天的路程帶着遠行的馬。 初到雙林之地,感受到深邃的寂靜,遠尋洞府的祕密。 羣峯環繞,曲折幽深,懸掛的泉水顯得特別與衆不同。 陰暗的山谷中雲霧和松樹交織,陽光照射的山崖上花開得嫵媚。 每每憂慮於觀察和省思的牽絆,心中違背了遊覽和實踐的志向。 我還在山水間行走,你卻已歸於棲息之地。 一揮衣袖臨流,上聳如干雲的馬繮。 獨自前往,疲倦於危險的旅途,懷抱着平和的心境,卻少有幽靜的情致。 依賴你返回都城的日期,方纔將期待未來的相聚。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韋應物與從侄成緒遊山玩水的經歷,以及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對遊歷生活的反思。詩中,「雙林寂」、「洞府祕」等詞語,展現了詩人對幽靜山林的嚮往和對自然奧祕的探索。通過對比「陰壑」與「陽崖」的自然景象,詩人表達了對自然界陰陽和諧之美的讚歎。詩末,詩人表達了對從侄歸家的期待,以及對未來相聚的憧憬,體現了詩人對親情的珍視和對生活的樂觀態度。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人生體驗。

韋應物

韋應物

韋應物,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 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