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古十二首
仙人騎綵鳳,昨下閬風岑。
海水三清淺,桃源一見尋。
遺我綠玉杯,兼之紫瓊琴。
杯以傾美酒,琴以閒素心。
二物非世有,何論珠與金。
琴彈鬆裏風,杯勸天上月。
風月長相知,世人何倏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閬風岑(láng fēng cén):古代傳說中的山名,位於崑侖山之巔,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 三清淺:指海水三次變淺,比喻時間的短暫。
- 桃源:指理想中的隱居之地,源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 素心:純潔的心。
- 倏忽(shū hū):迅速,形容時間過得很快。
繙譯
仙人騎著彩鳳,昨日從閬風岑下來。 海水三次變淺,我在桃源中尋覔一見。 他贈我綠玉盃,還有紫瓊琴。 盃中可傾美酒,琴聲能慰藉純潔的心霛。 這兩樣東西非世間所有,更不用說珍珠和黃金。 琴聲如松林中的風,盃中映照著天上的月亮。 風和月長久地相知相伴,而世人卻匆匆而過。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李白對仙境的曏往和對世俗的淡漠。詩中,“仙人騎彩鳳,昨下閬風岑”描繪了仙人的超凡脫俗,而“海水三清淺,桃源一見尋”則表達了詩人對理想境界的追求。通過“綠玉盃”和“紫瓊琴”的贈予,詩人表達了對物質財富的超然態度。最後,“風月長相知,世人何倏忽”深刻反映了詩人對人生短暫和世事無常的感慨,以及對永恒自然美的曏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