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登棲
香印煙火息,法堂鐘磬餘。
紗燈耿晨焰,釋子安禪居。
林葉脫紅影,竹煙含綺疏。
星珠錯落耀,月宇參差虛。
顧眺匪恣適,曠襟懷卷舒。
江海淼清蕩,丘陵何所如。
滔滔可問津,耕者非長沮。
茅嶺感仙客,蕭園成古墟。
移步下碧峯,涉澗更躊躇。
烏噪啄秋果,翠驚銜素魚。
回塘彩鷁來,落景標林箊。
漾漾棹翻月,蕭蕭風襲裾。
勞歌起舊思,戚嘆竟難攄。
卻數共遊者,凋落非里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香印:指香爐中的香印,即香料製成的圖案。
- 煙火息:煙火停止燃燒。
- 法堂:佛教寺院中進行法事的場所。
- 鐘磬:佛教法器,用於敲擊以引導僧侶修行或進行法事。
- 紗燈:用紗製成的燈籠。
- 耿晨焰:清晨的燈火依然明亮。
- 釋子:指佛教僧侶。
- 安禪:指僧侶靜坐冥想。
- 綺疏:華麗的窗戶。
- 星珠:比喻星星。
- 錯落耀:錯落有致地閃耀。
- 月宇:月亮的光輝。
- 參差虛:不規則地分佈,顯得空曠。
- 顧眺:遠望。
- 匪恣適:不是隨意的舒適。
- 曠襟:開闊的胸懷。
- 卷舒:展開和收起,比喻心情的變化。
- 淼清蕩:形容水面廣闊而清澈。
- 丘陵:連綿的小山。
- 問津:詢問渡口,比喻尋求指引或幫助。
- 長沮:古代傳說中的隱士。
- 茅嶺:長滿茅草的山嶺。
- 仙客:仙人。
- 蕭園:荒涼的園林。
- 古墟:古老的廢墟。
- 涉澗:穿越山澗。
- 躊躇:猶豫不決。
- 烏噪:烏鴉的叫聲。
- 啄秋果:啄食秋天的果實。
- 翠驚:翠鳥被驚動。
- 銜素魚:嘴裏叼着白色的魚。
- 回塘:環繞的池塘。
- 彩鷁:彩色的水鳥。
- 落景:落日的景象。
- 標林箊:在林中顯眼。
- 漾漾:水波盪漾的樣子。
- 棹翻月:船槳翻動,月光隨之波動。
- 蕭蕭:風聲。
- 風襲裾:風吹動衣襟。
- 勞歌:勞作時的歌聲。
- 舊思:舊時的思念。
- 戚嘆:悲傷的嘆息。
- 難攄:難以抒發。
- 凋落:衰敗,消逝。
- 里閭:鄉里,鄰居。
翻譯
香爐中的香印已熄,法堂裏的鐘磬聲也已停息。紗燈在清晨依舊明亮,僧侶們正在禪房中靜坐冥想。林中的葉子在紅光中脫落,竹林中的煙霧含着綺麗的窗戶。星星像錯落的珠寶一樣閃耀,月光在空中不規則地分佈,顯得空曠。我遠望四周,並非隨意的舒適,而是開闊的胸懷隨着心情變化而展開和收起。江海廣闊而清澈,連綿的小山不知去向何方。滔滔的水流可以詢問渡口,但耕田的人並非傳說中的隱士。茅草覆蓋的山嶺讓人想起仙人,荒涼的園林已成爲古老的廢墟。我移步下山,穿越山澗時猶豫不決。烏鴉在啄食秋天的果實,翠鳥被驚動,嘴裏叼着白色的魚。環繞的池塘中彩色的水鳥飛來,落日的景象在林中顯眼。船槳翻動,月光隨之波動,風聲吹動我的衣襟。勞作時的歌聲喚起了舊時的思念,悲傷的嘆息難以抒發。我數着一起遊玩的人,發現他們已經消逝,不再是鄉里的鄰居。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清晨在寺廟中的所見所感,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欣賞以及對人生變遷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香印煙火息」、「紗燈耿晨焰」等,營造出一種靜謐而神祕的氛圍。同時,通過對「江海淼清蕩」、「丘陵何所如」等景物的描寫,展現了詩人開闊的胸懷和對自然的熱愛。最後,通過對「舊思」、「戚嘆」的提及,詩人表達了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和對生命無常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