荅常學士

罷修儒業罷修真,養拙藏愚春復春。 到老不疏林裏鹿,平生難見日邊人。 洞桃深處千林錦,巖雪鋪時萬草新。 深謝名賢遠相訪,求聞難博鳳爲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罷修:放棄修行。
  • 儒業:儒家學問。
  • 修真:修煉道教的仙術。
  • 養拙藏愚:保持樸實無華,隱藏智慧。
  • 不疏:不疏遠。
  • 日邊人:比喻親近的人或高官顯貴。
  • 洞桃:山洞中的桃樹。
  • 千林錦:形容山林中繁花似錦。
  • 巖雪:山岩上的雪。
  • 萬草新:形容草木生機勃勃。
  • 名賢:有名望的賢人。
  • 求聞:尋求名聲。
  • 難博:難以得到。
  • 鳳爲鄰:比喻與高雅的人爲鄰。

翻譯

我放棄了儒家學問,也放棄了道教的修煉,保持着樸實無華,隱藏智慧,一年又一年地過着春天般的生活。即使到了老年,我也不疏遠林中的鹿,一生中難以見到那些親近的人或高官顯貴。山洞中的桃樹深處,繁花似錦,山岩上的雪融化時,萬草生機勃勃。我深深感謝那些有名望的賢人遠道而來拜訪我,但尋求名聲卻難以得到與高雅的人爲鄰的機會。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簡樸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名利的淡漠。通過「罷修儒業罷修真」和「養拙藏愚春復春」的描繪,展現了作者遠離紛擾、追求內心寧靜的生活態度。詩中的自然景象「洞桃深處千林錦,巖雪鋪時萬草新」進一步以生動的意象渲染了這種超然物外的境界。結尾的「求聞難博鳳爲鄰」則透露出作者對真正高雅生活的渴望,以及對現實社會中難以實現的無奈。

李夢符

五代時人。活動於後梁太祖開平初,在洪州日與布衣飲酒狂吟。嘗以釣竿懸一魚,向市肆唱《漁父引》,賣其詞,好事者爭買之,得錢便入酒家。或抱冰入水,及出,身上氣如蒸。後不知所在。一雲,夢符遊南昌時,鍾傳據其地。桂州刺史李瓊,遣人謂夢符系其弟,命遣歸。傳求於市邸。人曰,夜來不歸,不知所之。今存《答常學士》詩、《漁父引》詞。 ► 4篇诗文